寄苏徵君

平生闻说苏养直,鞅掌尘劳惭未识。

清江韵语百代尊,拟望孤撑徒著屐。

未将经纶在廊庙,且落珠玑满泉石。

颇知新筑更靓深,愿并庐山歌马迹。

形式: 古风

翻译

一生听说苏养直的大名,忙碌的俗事让我感到惭愧还未曾相识。
他的清江诗韵被世人尊崇百年,我只能空想如他般独自撑船,穿着木屐游历。
并未能在朝廷施展才华,暂且让诗篇如明珠散落在山水之间。
我深知新建的居所更加雅致幽深,希望能像苏养直那样,在庐山留下歌与马的足迹。

注释

鞅掌:形容事务繁多,忙碌不堪。
尘劳:世俗的劳苦,指繁忙的生活。
孤撑:独自支撑,比喻独自一人担当或行动。
珠玑:比喻优美的诗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勋写给苏徵君的一首赠诗。诗中首先表达了对苏徵君的仰慕之情,尽管平生听说过他的大名,但由于忙碌的生活,未能亲自拜会,感到有些遗憾。接着,诗人赞扬了苏徵君的文学才华,称其诗歌如同清江流水般流芳百世,即使不能亲身相见,也希望能通过他的诗作来感受他的风采。

诗人提到苏徵君并未在朝廷担任要职,而是选择隐居,将才情倾注于山水之间,创作出如珠玑般的佳句,这让他更加敬佩。他进一步表达了对苏徵君新建居所的赞美,认为那里定然更加清雅幽深,希望在那里能寻觅到苏徵君的足迹,如同庐山之游一般留下美好的回忆。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赞美和向往之情,展现了诗人对苏徵君超凡才情和隐逸生活的深深敬意。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寄陈居士

君住西山我住东,杖藜时复得相从。

欣欣未见飘飘举,楚楚先经面面松。

仙事既无妻子累,丹垆自有鬼神供。

来春麦垄青中过,待碾新茶约段公。

形式: 七言律诗

寄空上人

华顶峰头空侍者,家在全闽九峰下。

后山妙香今始闻,西江一口元非假。

可但枯木已阳艳,更喜淮碑仍续雅。

天风海雨会入诗,况近梅花欲盈把。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寄郑渔仲

君家谷口蔼清节,后裔于今耿冰雪。

高明固已天下闻,却向山中弄明月。

贯穿诸史极成败,鼓吹六经方论说。

碧云日暮临庭柯,缄封肯寄冲烟萝。

边头嗷嗷一雁过,坐想空山霜露多。

形式: 古风

望太行

落月如老妇,苍苍无颜色。

稍觉林影疏,已见东方白。

一生困尘土,半世走阡陌。

临老复兹游,喜见太行碧。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