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姚怤

漏天日无光,泽土松不长。

君今职下位,志气安得扬。

白发文思壮,才为国贤良。

无人识高韵,荐于天子傍。

况我愚朴姿,强趋利名场。

远同干贵人,身举固难彰。

昔逢汴水滨,今会习池阳。

岂无再来期,顾恐非此方。

愿为石中泉,不为瓦上霜。

离别勿复道,所贵不相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天空阴沉无阳光,湿润的土地草木不生长。
如今你身处低位,志向怎能得以张扬。
白发衬托出你的壮志,才华使你成为国家的贤良。
无人赏识你的高尚情操,无法在天子身边得到推荐。
更何况我愚笨质朴,勉强涉足名利争夺之地。
远离权贵之人,想要显赫很难被看见。
往昔在汴水边相遇,今日又在习池阳重逢。
难道没有再次相见的机会?只是怕已不在此地。
我愿如石中清泉,不愿做屋顶上的霜雪。
离别无需多言,重要的是彼此铭记不忘。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才华不被赏识的慨叹。开篇“漏天日无光,泽土松不长”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凄凉萧瑟的自然景象,暗示着一种缺乏生机与活力的氛围。紧接着,“君今职下位,志气安得扬”表明诗人对于自己目前处境的不满和对未来抱有的希望。

“白发文思壮,才为国贤良”则显示了诗人的自信,他相信自己的才华足以使国家受益。然而,“无人识高韵,荐于天子傍”一句,却又流露出一种才华不被赏识的苦涩。

接下来的“况我愚朴姿,强趋利名场。远同干贵人,身举固难彰”几句话,则透露了诗人对于追求功名的无奈和对现实的不满。在“昔逢汴水滨,今会习池阳”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旧友重逢的喜悦。

最后,“岂无再来期,顾恐非此方。愿为石中泉,不为瓦上霜。离别勿复道,所贵不相忘。”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重聚的期待,以及希望保持真挚友情,不愿成为易逝的浮华。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景象,展现了一位才华横溢却不得志的士人的心声,同时也传递出深沉的友谊之情。

收录诗词(441)

张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 字:文昌
  •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 生卒年:约767~约830

相关古诗词

羁旅行

远客出门行路难,停车敛策在门端。

荒城无人霜满路,野火烧桥不得度。

寒虫入窟鸟归巢,僮仆问我谁家去。

行寻田头暝未息,双毂长辕碍荆棘。

缘冈入涧投田家,主人舂米为夜食。

晨鸡喔喔茅屋傍,行人起扫车上霜。

旧山已别行已远,身计未成难复返。

长安陌上相识稀,遥望天山白日晚。

谁能听我辛苦行,为向君前歌一声。

形式: 古风

思远人

野桥春水清,桥上送君行。

去去人应老,年年草自生。

出门看远道,无信向边城。

杨柳别离处,秋蝉今复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韩公国大贤,道德赫已闻。

时出为阳山,尔区来趋奔。

韩官迁掾曹,子随至荆门。

韩入为博士,崎岖送归轮。

形式:

十五夜与友人对月

每到月圆思共醉,不宜同醉不成欢。

一千二百如轮夜,浮世谁能得尽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