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应制(其二)

峥嵘日脚火云红,竹馆荷亭坐晚风。

天下谁为无暑地,月中宁有广寒宫。

冰颁玉井恩施溥,露忆金茎渴思空。

多少苍生方病暍,为霖须仗傅岩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此诗描绘夏日炎炎之景,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夏日的酷热与清凉之境的对比。首句“峥嵘日脚火云红”以“峥嵘”形容日脚,形象地描绘了夏日阳光直射地面时的炽烈与壮丽;“火云红”则直接点明了夏日天空中燃烧般的云彩,渲染出夏日的炎热氛围。

接着,“竹馆荷亭坐晚风”一句,诗人巧妙地将读者带入一个避暑的凉爽之地——竹林中的小馆和荷花亭中,晚风拂过,带来一丝丝凉意,与前文的酷热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舒适的夏日午后景象。

“天下谁为无暑地,月中宁有广寒宫。”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夏日的炎热与理想避暑之地的向往。诗人以“天下谁为无暑地”提出疑问,表达了对夏日酷热的无奈与渴望找到避暑之所的情感;紧接着,“月中宁有广寒宫”,则以想象中的月宫来比喻理想的避暑之地,暗示了人们对于清凉世界的向往与追求。

下半部分,诗人通过“冰颁玉井恩施溥,露忆金茎渴思空”两句,将夏日的清凉与自然界的恩赐联系起来,冰镇的玉井水和甘露仿佛是大自然对人们的馈赠,缓解了夏日的酷热与干渴。然而,尽管自然界的恩赐令人欣喜,诗人却并未因此满足,而是转向对人间疾苦的关注:“多少苍生方病暍,为霖须仗傅岩翁。”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能够带来雨水解救干旱、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贤臣的期待与敬仰。“为霖须仗傅岩翁”中的“傅岩翁”借指古代贤臣傅说,暗含了对能如傅说般贤能之士的期盼,希望他们能适时出现,以雨润泽大地,解救受旱灾困扰的百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炎热与清凉之境的描绘,以及对理想避暑之地的向往,再到对人间疾苦的关注与对贤能之士的期盼,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雨后长安街忽成巨浸

大雨西来势压山,长衢浩浩起波澜。

始知沧海桑田变,只在阴晴反覆间。

形式: 七言绝句

雨钱

苍天似悯斯人困,故向云中撒与钱。

钱若了时民又困,何如只赐与丰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舟次张秋冒雨上读徐武功治水碑

长堤十里隐如虹,来往行人说武功。

洚水突来无兖济,铁牛屼立尚西东。

淇园竹下人初骇,郑国渠成运自通。

读罢穹碑人不见,北来冻雨洗寒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金山

大江中峙小昆崙,势遏洪涛几欲奔。

万古乾坤限南壮,一方钟鼓自晨昏。

云低北固山争出,潮落东洋海半吞。

汲得中泠自煎试,月团新赐出词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