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陵钓台送李康成赴江东使

潺湲子陵濑,髣髴如在目。

七里人已非,千年水空绿。

新安江上孤帆远,应逐枫林万馀转。

古台落日共萧条,寒水无波更清浅。

台上渔竿不复持,却令猿鸟向人悲。

滩声山翠至今在,迟尔行舟晚泊时。

形式: 古风

翻译

流水潺潺,仿佛映入眼帘的是子陵溪边的情景。
七里之外人事已非,千年的江水依然碧绿如昔。
在新安江上,孤独的船影渐行渐远,似乎随着枫林的曲折而转折。
古台夕阳下显得萧瑟凄凉,寒冷的水面平静而清澈。
昔日钓鱼台上渔竿不再握持,只有猿鸟的哀鸣触动人心。
滩声和山色依旧,期待你在傍晚时分驾舟停泊,感受这一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之情,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个人感慨。开篇“潺湲子陵濑,髣髴如在目”即设定了一个充满怀旧气息的画面,水流潺潺,回忆如潮水般涌来。紧接着,“七里人已非,千年水空绿”表达了时间流逝与人事变迁的无常感。

“新安江上孤帆远,应逐枫林万馀转”则描绘了一幅别离的情景,孤独的船帆在新安江上渐行渐远,与枫林中飘逸的风相呼应,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深情与不舍。

“古台落日共萧条,寒水无波更清浅”中的古台和落日构成了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凄凉的情境,而那寒冷的水却出奇地平静,似乎也在诉说着一种淡定的哀愁。

“台上渔竿不复持,却令猿鸟向人悲”则显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伤,那本应是捕鱼工具的渔竿,如今已不再被拿在手中,而那猿鸟似乎也能感受到人的悲凉。

最后,“滩声山翠至今在,迟尔行舟晚泊时”中,滩声与山色依旧,但诗人却选择了迟缓地驾舟,晚些泊船,仿佛是在延长这离别之情的时间,也是对即将消逝景象的一种留恋。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感情的深刻抒发,展现了古人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486)

刘长卿(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 字:文房
  • 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709—789

相关古诗词

初至洞庭怀灞陵别业

长安邈千里,日夕怀双阙。

已是洞庭人,犹看灞陵月。

谁堪去乡意,亲戚想天末。

昨夜梦中归,烟波觉来阔。

江皋见芳草,孤客心欲绝。

岂讶青春来,但伤经时别。

长天不可望,鸟与浮云没。

形式: 古风

别李氏女子

念尔嫁犹近,稚年那别亲。

临歧方教诲,所贵和六姻。

俛首戴荆钗,欲拜凄且嚬。

本来儒家子,莫耻梁鸿贫。

汉川若可涉,水清石磷磷。

天涯远乡妇,月下孤舟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听笛歌

旧游怜我长沙谪,载酒沙头送迁客。

天涯望月自沾衣,江上何人复吹笛。

横笛能令孤客愁,渌波淡淡如不流。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

静听关山闻一叫,三湘月色悲猿啸。

又吹杨柳激繁音,千里春色伤人心。

随风飘向何处落,唯见曲尽平湖深。

明发与君离别后,马上一声堪白首。

形式: 古风

吴中闻潼关失守因奉寄淮南萧判官

一雁飞吴天,羁人伤暮律。

松江风袅袅,波上片帆疾。

木落姑苏台,霜收洞庭橘。

萧条长洲外,唯见寒山出。

胡马嘶秦云,汉兵乱相失。

关中因窃据,天下共忧慄。

南楚有琼枝,相思怨瑶瑟。

一身寄沧洲,万里看白日。

赴敌甘负戈,论兵勇投笔。

临风但攘臂,择木将委质。

不如归远山,云卧饭松栗。

形式: 古风 押[质]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