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宪刘公以游喜峰、柞子洞诸作见示,赋答(其二)

塞垣风色易凄凄,柞子城头乌夜啼。

汉节蹉跎仍蓟北,文星错落复辽西。

烽明飞阁三千迥,角起连营十万齐。

眼底戎机君自见,逢人不必说羁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戚继光所作,名为《兵宪刘公以游喜峰、柞子洞诸作见示,赋答(其二)》。诗中描绘了边塞的凄凉景象和紧张的军事氛围。

首句“塞垣风色易凄凄”,开篇即点出边塞之地的自然环境,风色凄凉,渲染出一种悲壮的氛围。接着,“柞子城头乌夜啼”一句,通过乌鸦的啼叫,进一步强化了夜晚边塞的孤寂与荒凉感。

“汉节蹉跎仍蓟北,文星错落复辽西。”这两句运用了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感慨。汉节象征着国家的权力与威严,而“蹉跎”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事业的未竟。同时,将目光转向北方的蓟北和辽西,展现了广阔而遥远的边疆地区。

“烽明飞阁三千迥,角起连营十万齐。”这两句描绘了边塞军事设施的壮观景象。烽火台在远处闪烁,连绵不绝的军营中号角齐鸣,显示出军队的庞大与纪律严明。

最后,“眼底戎机君自见,逢人不必说羁栖。”诗人直抒胸臆,表示自己对边疆军事事务了如指掌,无需向他人详细解释自己的生活状态。这既是对自身经历的自信表达,也体现了对边疆生活的深刻理解与认同。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风光和军事活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边防的深切关注和对边疆生活的独特感悟。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富有画面感和历史感。

收录诗词(246)

戚继光(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

  • 字:元敬
  • 号:南塘
  • 籍贯:山东登州

相关古诗词

秋日承召泛舟,后登峰台寺,赋此

萧鼓下长河,中流发棹歌。

野云随岸阔,秋色逐帆多。

为惜经年别,翻怜此日过。

凭高追往事,双鬓已成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次马祥寺,值方山人至,共酌稼场

入各有愁城,能攻仗酒兵。

关山一片月,游子十年情。

未遂终军志,徒为班固征。

相逢且潦倒,天地自虚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圣水泉

王气偏三辅,山灵迟上卿。

涌泉分左右,迭石起峥嵘。

洛画龟犹负,河源鉴自清。

君恩仍未报,不敢濯尘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黠虏献俘得封,坚志贡市(其一)

狂胡初款塞,飞诏出云中。

自古绥戎策,应难此日同。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