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其七)再叠前韵赠莲溪

小舫携箫局。计水程、湘帆拢岸,楚亭瓜熟。

一水丹江通碧汉,樯燕溪花扑簌。

漫回首、春明角逐。

羼入湘灵瑶瑟怨,怕洞庭、吹裂龙君竹。

聊一唱,采蘋曲。西巡犹是苍生福。

莫思量、芜蒌夜雨,断薪残粥。

间道麻鞋西度陇,画出杜陵小幅。

恐未惯、南中炎溽。

行部桃花迎马首,访秦人、一饮溪光绿。

陶令记,试重读。

形式:

鉴赏

这首词以小舟、箫声和湘江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湘帆拢岸,楚亭瓜熟"写出了船行至目的地的情景,瓜果飘香,透出浓厚的季节气息。接下来,词人将视线转向自然,"一水丹江通碧汉"展现了江水的清澈与壮丽,"樯燕溪花扑簌"则描绘了动态的江边景色。

进入下片,词人的情感转向深沉,"掺入湘灵瑶瑟怨"借用了湘妃的传说,表达了一种幽怨的情绪,"怕洞庭、吹裂龙君竹"则寓言般地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担忧。接着,词人表达了对民生的关注,"西巡犹是苍生福",希望皇帝的巡视能带来百姓福祉,然而又担心现实的艰难困苦。

"间道麻鞋西度陇"描绘了旅途中的艰辛,"画出杜陵小幅"暗指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南中炎溽"则点出南方的湿热气候。最后,词人以陶渊明的典故作结,"行部桃花迎马首"象征着美好的期待,"访秦人、一饮溪光绿"表达了对淳朴民风的向往,"陶令记,试重读"则是对古代贤士生活的怀念和自我勉励。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丰富,既有对美景的赞美,又有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社会观察力。

收录诗词(722)

樊增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金缕曲(其八)三叠前韵遣兴

闲冷如坊局。此一官、思量百遍,烂如书熟。

起看紫藤花一架,珠络垂檐簏簌。

今老矣、何心徵逐。

春雨闭门聊种菜,莫肩舆、轻看人家竹。

闲俯仰,画屏曲。眼明身健今生福。

小斋头、官书道藏,儒衣僧粥。

秋水一泓何世界,那更修边饰幅。

麦秋至、乍清还溽。

长乐门边芳草路,绕天涯、不似江南绿。

还枕手,听儿读。

形式:

金缕曲(其九)即事,四叠前韵

鸡黍谁家局。楝花时、青蚕豆嫩,紫樱桃熟。

留客南窗闲煮饼,祇办溪鱼野蔌。

任金耳、天街驰逐。

看画吃茶吾本分,有苏髯、怪石文同竹。

帘不卷,玉钩曲。倚书为命闲为福。

且随缘、如凫泛泛,似鸡粥粥。

衫笏要存儒者气,醋淬头巾一幅。

又衣桁、南风吹溽。

倘到清淮俯明镜,笑长官、衫色春波绿。

书与律,且兼读。

形式:

金缕曲(其十)

重认斜阳迹。绕东风、如人意处,倩红曲折。

半露玉钗衫袖影,半隐双鸳小屧。

天生就、扶持花月。

双髻吹笙风露下,拭香尘、汝代红牙拍。

纤纤玉,最亲切。垂杨低扫花如雪。

算年年、销魂成例,沈香亭北。

宛转情肠全似我,一任黏萤坐蝶。

莫孤负、春阴时节。

金粉楼台谁界画,与罗衣、卐字无分别。

携彩伴,并肩立。

形式:

金缕曲.秦秋伊尝云:“眼前景物宜吟宜画者,独帘与阑干耳。”余赋既阑干词,更制《湘帘》一阕,惜秦君不及见矣(其十一)

朝暮留香久。掩重门、湘云窣地,玉垆烟瘦。

细剖君山斑竹子,也抵珍珠织就。

是清簟、围棋时候。

杨柳风来花动影,看斜阳、无语娇波皱。

新月上,见来否。玉钩上下劳纤手。

怕搴帷、云鬟侧挂,珀钗微溜。

双燕归来似相识,软绿蔫红依旧。

任鹦鹉、隔花低咒。

当户明明丁字永,正梳头、莫放春风透。

垂永夕,卷清昼。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