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时人欲作圣贤归,反己由来自不欺。
谈话每虞无十步,持循长恐有虚辞。
硁硁固不为兹必,踽踽宁求可善斯。
吃紧此心常自在,一诚之外靡馀师。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蔡沈对友人范伯所作诗的评价和感悟。诗中表达了对追求圣贤之道的理解和个人修行的态度。首句“时人欲作圣贤归”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道德修养的向往,人们渴望成为圣贤。接下来的“反己由来自不欺”强调个人反省和内心的真实,认为只有从自我出发,才能做到不欺骗自己。
“谈话每虞无十步,持循长恐有虚辞”两句,诗人指出在言谈中,人们常常担心自己的见解不够深刻,行事时又担心言过其实,体现了对知识和言行的谨慎态度。
“硁硁固不为兹必,踽踽宁求可善斯”进一步表达了诗人不轻易下定论,而是追求不断完善自我的决心,即使孤独也要坚持做好事。
最后,“吃紧此心常自在,一诚之外靡馀师”传达出诗人的心境,即保持内心的紧张与专注,坚守诚信,除此之外,无需向外寻求其他导师或榜样。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个人道德修养的深入思考和实践,以及对真诚与自我完善的执着追求。
不详
里闬皆华族,云山独草庐。
非求龙虎鼎,爰傍圣贤居。
石耸千寻直,溪涵万顷虚。
文公精爽在,风月夜何如。
公子方年少,丝桐长有名。
曲虽仍旧谱,指要发新声。
涧落泉初响,风清月正明。
起予千古意,恻怅不胜情。
才既非时用,性本爱岑寂。
决策西山游,幽隐遂成癖。
春风百花红,秋月千嶂碧。
烟霞结绸缪,猿鸟自畴昔。
乘间抚深旷,喷薄轰铁笛。
笑挹天柱峰,高寒几千尺。
种木必培根,清流必澄源。
根源得其理,流末乃可言。
圣贤本始务,条达盖自然。
时俗枝委求,持操空尔烦。
存存此成性,道义斯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