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恬及第后还贝州

成名年少日,就业圣人书。

擢桂谁相比,籯金已不如。

东城送归客,秋日待征车。

若到清潭畔,儒风变里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年少成名的时候,就专心研读圣贤之书。
谁人能比得上他科举高中,财富早已显得不那么重要。
在东城送别归乡的友人,秋天里等待着被征召的车马。
如果他回到那清澈的潭水边,儒雅的风气将会改变整个乡邻。

注释

成名:年少时就获得名声。
年少日:年轻的时候。
就业:开始从事,这里指学习。
圣人书:圣贤的经典著作。
擢桂:比喻科举及第,因古代有折桂表示中举的传统。
相比:相比拟,媲美。
籯金:籯为竹制的箱子,籯金指大量的金钱,喻丰富的财物。
不如:在这里指不如科举成就来得重要。
东城:地名,这里泛指送别的地点。
归客:返回家乡的客人,这里指友人。
秋日:秋季的日子,也暗含离别的氛围。
征车:指被朝廷征召的车辆,象征仕途的召唤。
清潭:清澈的水潭,代表家乡或心灵的净土。
儒风:儒家的风气或文化影响。
里闾:乡里,邻里之间,泛指家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有为的士人在学业上已有所成就,早早步入圣贤之境。诗中“擢桂”指的是选取高贵的品质,“谁相比”则是在强调其难以找到可以与之匹敌的人。至于“籯金已不如”,则表明即便是黄金这样的珍贵之物,也不能与其精神财富相提并论。

接下来的“东城送归客,秋日待征车”两句,则转向描写送别的场景。在秋天这个季节里,诗人在东城为归去的朋友送行,等待着那将带走朋友的马车。这样的画面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友情深厚,也映射出一种淡淡的离愁。

最后,“若到清潭畔,儒风变里闾”则预示了一种境界的转换。当诗人抵达那清幽的水边时,那份书卷里的学问和士大夫的气节,便在村落间悄然流淌,改变了一个个小巷弄堂的风貌。

这首诗通过对人物才华、送别情景以及境界转换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与学问的深刻理解和赞美,同时也透露出一份淡雅而不失深远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341)

方干(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 号:玄英
  •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 生卒年:809—888

相关古诗词

送汶上王明府之任

何时到故乡,归去佩铜章。

亲友移家尽,闾阎百战伤。

背关馀草木,出塞足风霜。

遗老应相贺,知君不下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送沛县司马丞之任

举酒一相劝,逢春聊尽欢。

羁游故交少,远别后期难。

路上野花发,雨中青草寒。

悠悠两都梦,小沛与长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送陈秀才将游霅上便议北归

婆娑恋酒山花尽,绕缭还家水路通。

转楫拟从青草岸,吹帆犹是白蘋风。

淮边欲暝军鼙急,洛下先寒苑树空。

诗句因余更孤峭,书题不合忘江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杭州李员外

政成何用满三年,上界群仙待谪仙。

便赴新恩归紫禁,还从旧路上青天。

笙歌怨咽当离席,更漏丁东在画船。

必恐驻班留立位,前程一步是炉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