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婆娑恋酒山花尽,绕缭还家水路通。
转楫拟从青草岸,吹帆犹是白蘋风。
淮边欲暝军鼙急,洛下先寒苑树空。
诗句因余更孤峭,书题不合忘江东。
这首诗描绘了秋末季节的景象,诗人在告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远行者的祝愿。开篇“婆娑恋酒山花尽”,通过对山中花朵凋零的情形来反映出时光易逝、情感难以割舍的意境。“绕缭还家水路通”则描写了归途中的景色,水路畅通,给人一种顺遂前行的感觉。
“转楫拟从青草岸”中,“转楫”指的是船只缓缓地行驶在河岸边,而“青草岸”则让人联想到春意盎然的景象,这与前文提到的秋末花尽形成鲜明对比,或许是诗人心中的美好寄托。紧接着,“吹帆犹是白蘋风”,这里的“白蘋风”指的是秋天特有的微风,它轻拂过水面,带来了清凉的气息,也映照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受。
“淮边欲暝军鼙急”则转而描绘了一种紧迫的情景,“军鼙”即战鼓的节奏,这里形容的是临近傍晚时分,战争气氛浓厚,军队正准备出发,给人一种紧张和不安的感觉。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洛下先寒苑树空”,这里通过“先寒”二字表达了秋天来临前的凉意,而“苑树空”则是对环境的一种描摹,显得宁静而孤寂。
最后,“诗句因余更孤峭,书题不合忘江东。”这两句话透露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他的诗句因为个人的情感而变得更加凄美,而“书题”一词则让人猜测到诗人可能在某种情况下写下了某些文字,但这些都与他对“江东”的记忆和留恋相连。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即将到来的变化与挑战的思考。
不详
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像于严陵祠配享
政成何用满三年,上界群仙待谪仙。
便赴新恩归紫禁,还从旧路上青天。
笙歌怨咽当离席,更漏丁东在画船。
必恐驻班留立位,前程一步是炉烟。
荣启先生挟琴去,厌寻灵胜忆岩栖。
白猿垂树窗边月,红鲤惊钩竹外溪。
惯采药苗供野馔,曾书蕉叶寄新题。
古贤犹怆河梁别,未可匆匆便解携。
圣主伫知宣室事,岂容才子滞长沙。
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
骢马将离江浦月,绣衣却照禁中花。
应怜寂寞沧洲客,烟汉尘泥相去赊。
受诏从华省,开旗发帝州。
野烟新驿曙,残照古山秋。
树势连巴没,江声入楚流。
唯应化行后,吟句上闲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