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照劝农晚归有雨

疏林拂拂见旌旗,短镫翩翩度翠微。

十里好山供客醉,一犁春雨劝农归。

水流花出红成队,麦雨天连绿打围。

投老田园今晚矣,不须五十始知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稀疏的树林中飘动着旗帜,短小的马灯轻盈地穿过青翠的山峦。
十里秀丽的山景让游人沉醉,一场春雨催促农夫归田。
溪水带着落花,红艳成群,连绵的麦田在雨后更显绿色环绕。
临近晚年,我终于回归田园,现在就已是如此,不必等到五十岁才明白人生真谛。

注释

疏林:稀疏的树林。
拂拂:轻轻飘动的样子。
旌旗:旗帜。
短镫:短小的马灯。
翠微:青翠的山峦。
好山:美丽的山景。
客醉:游人陶醉。
春雨:春季雨水。
劝农归:催促农夫归家。
水流花出:溪水带着落花。
红成队:红艳成群。
麦雨天:下着麦雨的日子。
绿打围:绿色环绕。
投老:临近晚年。
田园:田园生活。
今晚矣:现在就。
五十始知非:五十岁才明白人生的错误。

鉴赏

这首宋诗《石照劝农晚归有雨》是虞俦所作,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宁静而生动画面。首句“疏林拂拂见旌旗”,写的是傍晚时分,稀疏的树林中飘动着旗帜,暗示着农事活动的结束。接着,“短镫翩翩度翠微”描绘了农夫们骑着简陋的马灯,轻快地穿过青翠的山岭回家。

“十里好山供客醉,一犁春雨劝农归”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山水和春雨赋予了情感,好山仿佛在款待疲惫的农人,春雨则像是在催促他们回家。诗人通过“十里”和“一犁”的对比,展现出农耕生活的广阔与细致。

“水流花出红成队,麦雨天连绿打围”进一步描绘了雨后生机盎然的景象,流水潺潺,花朵盛开,形成一片红色的海洋,而麦田在雨水滋润下,一片翠绿,仿佛被绿色包围。

最后,“投老田园今晚矣,不须五十始知非”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感悟,他意识到,随着年岁的增长,终于理解到回归田园、享受简单生活的真谛,不必等到五十岁才明白人生的价值。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村晚归的场景,寓含了诗人对自然、劳动和生活的深深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反思。

收录诗词(868)

虞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立春日雪

占候农祥恰正晨,一天遽有散花人。

飘扬柳絮犹疑早,点缀梅花欲乱真。

但爱千峰如立鹄,谁怜百结有悬鹑。

玄冥珍重丰年意,分付东皇作好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龙池祷雨

御府金奁出宝薰,爇来池上定知闻。

龙应覆手能为雨,岫岂无心漫出云。

秧插高田犹未遍,泉流幽涧恐难分。

奉常典礼吾方与,毋作神羞视秩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仲本别去才半月尔瞻恋不啻如隔岁奉此寄怀

纷纷覆雨与翻云,只有吴人不世情。

穷迫每怜长袖舞,别离愁听短歌行。

春波碧草连南浦,朝雨垂杨拂渭城。

丝竹未应陶写得,向来肝胆为渠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仲本索归甚遽前诗送行言之不足见示和篇览之益用慨然再用前韵

幸有绨袍恋故人,不应回棹遽忘情。

相逢且话十年事,此别又成千里行。

归去我犹惭靖节,催科谁解恕阳城。

黄堂今有仁人在,璧水当年盖已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