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虞俦所作的《再委赵丞阳山送龙祷雨(其二)》。诗中,诗人以“老龙高卧”起笔,形象地描绘了龙似乎在静息之中,暗示其拥有掌控风雨的能力。龙的韬敛风雷,寓言其深藏不露,等待适当的时机施展力量。
“不恨如麻无雨脚”表达了诗人对干旱的无奈,他并不遗憾久旱无雨,而是担忧百姓的疾苦,如同稻田中的禾头因缺水而枯黄。接着,诗人提到河内歉收,自己感到惭愧未能及时调运粮食,表达了对民生的关注和责任感。
“此去江边欲具舟”则预示着诗人期待通过祈祷龙神降雨,以便能从江边准备船只,救济受灾的地区。最后,诗人恳切地希望龙能感应到他的祈愿,尽早带来甘霖,避免等到干旱加剧,如同大火蔓延般危急。
整首诗情感真挚,寓言生动,既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也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祈求,展现了古代文人墨客关注社会现实和自然现象的传统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