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委赵丞阳山送龙祷雨(其二)

老龙高卧复何求,韬敛风雷自一湫。

不恨如麻无雨脚,却愁生耳有禾头。

向来河内惭移粟,此去江边欲具舟。

龙若有灵须早计,霖霪莫待火西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虞俦所作的《再委赵丞阳山送龙祷雨(其二)》。诗中,诗人以“老龙高卧”起笔,形象地描绘了龙似乎在静息之中,暗示其拥有掌控风雨的能力。龙的韬敛风雷,寓言其深藏不露,等待适当的时机施展力量。

“不恨如麻无雨脚”表达了诗人对干旱的无奈,他并不遗憾久旱无雨,而是担忧百姓的疾苦,如同稻田中的禾头因缺水而枯黄。接着,诗人提到河内歉收,自己感到惭愧未能及时调运粮食,表达了对民生的关注和责任感。

“此去江边欲具舟”则预示着诗人期待通过祈祷龙神降雨,以便能从江边准备船只,救济受灾的地区。最后,诗人恳切地希望龙能感应到他的祈愿,尽早带来甘霖,避免等到干旱加剧,如同大火蔓延般危急。

整首诗情感真挚,寓言生动,既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也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祈求,展现了古代文人墨客关注社会现实和自然现象的传统情怀。

收录诗词(868)

虞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再促花

珍重栽培意,商量仔细开。

花心终有待,诗句漫劳催。

莫恨三秋去,须教一笑回。

但储千斛酒,端的奉徘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同主簿过翠眉亭(其一)

墨绶低回叹陆沉,好山浑作翠眉颦。

我聊尔耳宁违俗,仕有时乎亦为贫。

老去催科非所学,向来凋瘵愧斯民。

整襟再拜栾城像,幸剩残膏丐后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同主簿过翠眉亭(其二)

宦情元薄且浮沉,抚字劳心祇效颦。

白首论交嗟已晚,青衫捧檄祇缘贫。

简书岂不怀朋友,德意安能及吏民。

误矣折腰成底事,谁欤高枕有閒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回程泗州道中

淮北燕南昔混同,相望却恨马牛风。

往来未省谁为伴,言语从来自不通。

百岁遗民愁绪外,数声羌笛梦魂中。

径须争渡长淮去,三月烟尘一洗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