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士葛君挽辞

楚人黄歇地,晋代葛洪家。

特擅山川秀,相承黻冕华。

猗君有清尚,于世不雄夸。

令子能传业,流光未可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名为《处士葛君挽辞》。从诗中可以看出,王安石通过对楚人黄歇地和晋代葛洪家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理想人物的追求与景仰。

“楚人黄歇地,晋代葛洪家。”两句点出了被赞颂的人物,一个是古楚之人,另一个是晋代的人物,通过这样的跨时空的提及,展示了诗人广泛的文化视野和对历史人物的了解。

“特擅山川秀,相承黻冕华。”这里的“特擅”意指卓尔不群,“山川秀”则是形容其风貌或才能之美丽,“相承”意味着世代相传,而“黻冕华”则形容一种深远而辉煌的文化气质。王安石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这些人物不仅外在美,也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的赞赏。

“猗君有清尚,于世不雄夸。”“猗君”是对被颂扬者的尊称,“清尚”则形容其品行或生活态度的高洁,而“于世不雄夸”则表明这些人物虽有卓越之处,但并不在世间自我标榜。这两句诗透露出诗人对于高洁、内敛之士的崇敬。

最后,“令子能传业,流光未可涯。”这里“令子”指的是贤能的后代,能够承继先辈的事业和精神,而“流光未可涯”则意味着他们的美好事迹和影响力是无边际的,不会轻易终结。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家族文化传承的期许与肯定。

王安石通过这首挽辞,展现了他个人对于道德高尚、文化修养深厚之士的敬仰,以及对其后代能够继续发扬光大的美好期待。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自己对于文人理想和社会责任的追求。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外厨遗火示公佐

刀匕初无欲凊人,如何灶鬼尚嫌嗔。

翛翛短褐方炀火,冉冉青烟已被宸。

邂逅焚巢连鸟雀,仓黄濡幕愧比邻。

王阳幸有囊衣在,报赏焦头亦未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平山堂

城北横冈走翠虬,一堂高视两三州。

淮岑日对朱栏出,江岫云齐碧瓦浮。

墟落耕桑公恺悌,杯觞谈笑客风流。

不知岘首登临处,壮观当时有此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平甫与宝觉游金山思大觉并见寄及相见得诗次韵二首(其二)

漳南开士好丛林,慧剑何年出水心。

独往便应诸漏尽,相逢未免故情深。

槛窥山鸟有真意,窗听海潮非世音。

一笑上方人事外,不知衰境两侵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平甫与宝觉游金山思大觉并见寄及相见得诗次韵二首(其一)

宠参时宰道人琳,气盖诸公弟季心。

胜践肯论山在险,冥搜欲与海争深。

摇摇北下随帆影,踽踽东来想足音。

握手更知禅伯远,隔云灵鹫碧千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