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三首(其三)

清芬透甲,记新橙初擘,去年时候。

只怕匆匆秋又老,篱菊满园铺绣。

雨后曾移,霜丛小摘,携得香盈袖。

有人消渴,夜寒犹殢杯酒。

应怪酸也如梅,黄才胜橘,搓了还重嗅。

惯识书生滋味冷,齿软不禁眉皱。

却到而今,宿酲自解,谁管吟诗瘦。

并刀似水,破来长忆纤手。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鉴赏

这首《念奴娇》词,由清代词人项鸿祚所作,描绘了一幅秋日品橙、赏菊、饮酒的雅致画面,充满了文人墨客的风雅情趣。

词中以“清芬透甲”开篇,点明了秋季橙子的清新香气,仿佛穿透了层层甲胄,直接触达人心。紧接着,“记新橙初擘,去年时候”,回忆起去年此时品尝新橙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过往美好记忆的怀念。

“只怕匆匆秋又老,篱菊满园铺绣”,秋意渐浓,担心时间飞逝,菊花在篱笆旁铺满了锦绣般的花海,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雨后曾移,霜丛小摘,携得香盈袖”,描绘了在雨后的湿润与霜降的清晨,从菊花丛中采摘花朵,香气弥漫在衣袖间的情景,充满了生活的诗意。

“有人消渴,夜寒犹殢杯酒”,夜晚寒冷,有人因口渴而饮酒,不仅解渴,更添了几分暖意和情调。

“应怪酸也如梅,黄才胜橘,搓了还重嗅”,将橙子的酸甜比作梅子,黄色的果肉比作橘子,搓着闻,再次品味其独特的风味,体现了对美食的细致品味与欣赏。

“惯识书生滋味冷,齿软不禁眉皱”,书生的生活往往清苦,牙齿因食物的冷硬而感到不适,眉头也因此紧锁,但这种生活中的小苦涩,反而增添了文人的独特韵味。

“却到而今,宿酲自解,谁管吟诗瘦”,如今,即使宿醉,也能自然醒来,不再受困于酒色,而是选择吟诗作赋,追求精神的富足与自由。

“并刀似水,破来长忆纤手”,并刀如同流水般锋利,切开橙子时,总是让人想起那双灵巧的手,充满了对制作美食过程的怀念与赞美。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文人在秋日里品橙、赏菊、饮酒的雅趣生活,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细节的热爱与珍惜,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21)

项鸿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 字:莲生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798~1835

相关古诗词

东坡引

栏干愁倚遍,幽怀怎消遣。看花悄步闲庭院。

海棠开一半,海棠开一半。绿窗自掩,珠帘还卷。

罗帐揭,香衾展。绣奁未整熏炉暖。

如何人不见,如何人不见。

形式: 词牌: 东坡引

河传二首(其一)

秋雨,千缕,洒方塘。欹枕西堂夜长。

梧桐叶儿风打窗,新凉,薄衾闲半床。

愁里画屏天样远,银烛短,梦也无人管。

怕相思,越相思。除非,影儿权作伊。

形式: 词牌: 河传

河传二首(其二)

风转,帆卷,日西斜。人在天涯忆家。

疏疏柳丝攒暮鸦,红些,练波明断霞。

休傍栏干船去泊,心绪恶,何况腰如削。

酒才醒,愁又生。谁听,琵琶不宜停。

形式: 词牌: 河传

南歌子五首(其一)

卓女炉边酒,崔娘画里人。

一晌楚台春,端详依旧是,瘦腰身。

形式: 词牌: 南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