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装夜

卷席贫抛壁下床,且铺他处对灯光。

欲行千里从今夜,犹惜残春发故乡。

蚊蚋已生团扇急,衣裳未了剪刀忙。

谁知更有芙蓉浦,南去令人愁思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卷起破旧的床铺,不顾一切地丢在墙边,暂且在别的地方寻找灯光照明。
今晚就要踏上千里之行,但心中仍怀念着故乡那即将消逝的春天。
蚊虫纷飞,团扇挥舞驱赶它们,缝补衣物的工作还未完成,剪刀忙碌不停。
谁能料到,在南方还有芙蓉盛开的水边,南行之路只会让思念之情更加绵长。

注释

卷席:收拾床铺。
贫:贫困。
抛:丢弃。
壁下床:墙边的床铺。
欲行:准备出发。
千里:遥远的路程。
从今夜:从今晚开始。
犹惜:仍然珍惜。
残春:即将结束的春天。
发故乡:源自故乡。
蚊蚋:小蚊子和蚋子。
团扇:圆形的扇子。
急:快速。
衣裳:衣物。
未了:未完成。
剪刀忙:剪裁工作繁忙。
芙蓉浦:有芙蓉花的水边。
南去:向南而去。
愁思长:思绪绵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夜晚准备启程的情景。开头两句“卷席贫抛壁下床,且铺他处对灯光”,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主人公临行前的忙碌与孤独。他卷起简陋的床席,将其随意扔在墙边,然后在别处摊开,准备在灯光下度过这最后的一个夜晚。

接着,“欲行千里从今夜,犹惜残春发故乡”表达了诗人对于即将离开的故土所剩不多的春天感到留恋。这里的“千里”暗示了一种长久的离别,而“犹惜”则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不舍。

在“蚊蚋已生团扇急,衣裳未了剪刀忙”的两句中,诗人通过蚊子的出现和紧迫地准备着衣物,形象地展示了时光流逝与行前准备的紧张气氛。这些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感,也加深了情感的复杂性。

最后,“谁知更有芙蓉浦,南去令人愁思长”一句,则是诗人对于未来的旅途中可能遇到的另一个地方——芙蓉浦的预期和担忧。芙蓉浦往往与美丽的景色联系在一起,但在这里,它却成为了诗人离别之愁的一部分,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环境、个人情感和即将到来的旅途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往昔生活的留恋。

收录诗词(99)

项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约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晚唐著名诗人。因受国子祭酒杨敬之的赏识而声名鹊起,诗达长安,于会昌四年擢进士第,官终丹徒尉,卒于任所。是台州第一位进士,也是台州第一位走向全国的诗人。他的诗在《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一卷计88首,被列为唐朝百家之一。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字:子迁
  • 籍贯:台州府乐安县(今浙江仙居)

相关古诗词

酬从叔听夜泉见寄

梦罢更开户,寒泉声隔云。

共谁寻最远,独自坐偏闻。

岩际和风滴,溪中泛月分。

岂知当此夜,流念到江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题太白山隐者

高居在幽岭,人得见时稀。

写箓扃虚白,寻僧到翠微。

扫坛星下宿,收药雨中归。

从服小还后,自疑身解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题令狐处士溪居

白发已过半,无心离此溪。

病尝山药遍,贫起草堂低。

为月窗从破,因诗壁重泥。

近来常夜坐,寂莫与僧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题永忻寺影堂

不遇修寺日,无钱入影堂。

故来空礼拜,临去重添香。

僧得名难近,灯传火已长。

发心依止后,借住有邻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