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夜效小庾体

他乡月夜人,相伴看灯轮。

光随九华出,影共百枝新。

歌钟盛北里,车马沸南邻。今宵何处好?

惟有洛城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在异乡的夜晚,与人共赏明月和灯火。
月光如九华山的光芒般洒落,影子与众多灯火交织新意。
北里的歌声钟声热闹非凡,南边的车马声喧嚣不断。
今夜何处最宜人?唯有洛阳的春天最为醉人。

注释

他乡:异乡。
月夜:夜晚的月亮。
人:人。
相伴:一起。
看:欣赏。
灯轮:明亮的灯笼。
光:月光。
九华:九华山,这里比喻月光的明亮。
出:出现。
影:影子。
百枝:众多的灯火。
新:新颖,独特。
歌钟:歌声和钟声。
盛:盛大。
北里:指城市中的繁华区域。
车马:车辆和马匹。
沸:喧闹。
今宵:今晚。
何处好:哪里最好。
惟有:只有。
洛城:洛阳。
春:春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热闹的上元节(即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通常在农历新年后第十五天)的夜晚场景。诗人韩仲宣以小庾体的风格,细腻地表达了对洛阳城春夜美好的向往。

首句“他乡月夜人,相伴看灯轮。”展现了远离家乡的人们在异乡相聚,共同观赏元宵节特有的灯会。"他乡"二字传递出一种淡淡的离愁,但这种情感很快被“相伴”两个字所带来的温馨氛围所抵消。

接下来的“光随九华出,影共百枝新。”则描绘了灯光与自然景物的和谐共存。"九华"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别的花卉,而"百枝"则泛指各种树木。这里诗人通过对比光影的动态,展示了节日夜晚的生机勃勃。

第三句“歌钟盛北里,车马沸南邻。”进一步深化了节日的热闹气氛。“歌钟”指的是节日中人们的欢声笑语和敲击钟鼓的声音;"车马沸南邻"则描绘了街道上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的景象。

最后两句“今宵何处好?惟有洛城春。”表达了诗人对洛阳城春夜美好的独特情怀。"今宵"指的是当下的元宵之夜,而"何处好"则是在询问在这繁星点点的夜晚,哪里的景致最为迷人。答案“惟有洛城春”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向往和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灯会、自然景物、节日气氛等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节日的热爱以及对家乡(洛阳城)的深厚情感。

收录诗词(4)

韩仲宣(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晦日重宴

凤苑先吹晚,龙楼夕照披。

陈遵已投辖,山公正坐池。

落日催金奏,飞霞送玉卮。

此时陪绮席,不醉欲何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晦日宴高氏林亭

欲知行有乐,芳尊对物华。

地接安仁县,园是季伦家。

柳处云疑叶,梅间雪似花。

日落归途远,留兴伴烟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

河滨上巳,洛汭春华。碧池涵日,翠斝澄霞。

沟垂细柳,岸拥平沙。歌莺响树,舞蝶惊花。

云浮宝马,水韵香车。熟记行乐,淹留景斜。

形式: 四言诗 押[麻]韵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一德光台象,三军掌夏卿。

来威申庙略,出总叶师贞。

受钺辞金殿,凭轩去鼎城。

曙光摇组甲,疏吹绕云旌。

左律方先凯,中鼙即训兵。

定功彰武事,陈颂纪天声。

祖宴初留赏,宸章更宠行。

车徒零雨送,林野夕阴生。

路极河流远,川长朔气平。

南辕迟返旆,归奏谒承明。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