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按察胡大使

我生苦不早,已后朱紫阳。

居近世未远,颇亦承馀光。

恭惟紫阳翁,派接周程张。

实学有实用,为世作舟航。

古人不可见,来者犹有望。

紫山豪杰士,理学望北方。

帝忧浙右民,烦公持台纲。

吾道无南北,得志同济量。

我亦忝诸生,得升绣衣堂。

厥今民凋瘵,如疾居膏肓。

弃捐不自保,况复有蓄藏。

吏贪不加恤,乘时肆夺攘。

愿公活斯民,风俗还虞唐。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方一夔在宋末元初所作的《上按察胡大使》。诗中表达了对胡大使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当时社会问题的关注。

首先,诗人以“我生苦不早,已后朱紫阳”开篇,表达了自己未能早生,与朱熹(朱紫阳)同时代的遗憾,同时也暗示了朱熹的影响深远。接着,“居近世未远,颇亦承馀光”,说明自己虽然生活在离朱熹不远的时代,但仍然能感受到他的学术影响。

“恭惟紫阳翁,派接周程张”赞扬了朱熹在理学上的贡献,认为他与周敦颐、程颢、程颐等先贤有着传承关系。接下来,“实学有实用,为世作舟航”强调了朱熹的学问不仅理论丰富,而且具有实践意义,如同船只引导人们前行。

“古人不可见,来者犹有望”表达了对过去大师的怀念,同时也对未来的希望。接着,“紫山豪杰士,理学望北方”提到紫山(可能指朱熹)是杰出的人物,在理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

“帝忧浙右民,烦公持台纲”指出皇帝担忧浙右地区的民众生活,期待胡大使能够主持公正,解决民生问题。最后,“吾道无南北,得志同济量”强调了道德和理想不应受地域限制,只要实现目标,就能发挥同等的力量。

“我亦忝诸生,得升绣衣堂”表明诗人作为学生,有幸进入绣衣堂学习,表达了对教育的重视。接着,“厥今民凋瘵,如疾居膏肓”描绘了当时社会民生凋敝的状况,比喻人民如同疾病缠身,深陷困境。

“弃捐不自保,况复有蓄藏”表达了对官员贪污行为的批评,指出他们不仅不顾百姓安危,甚至将公共财物据为己有。最后,“吏贪不加恤,乘时肆夺攘。愿公活斯民,风俗还虞唐”呼吁胡大使能够关注民生,恢复古代的清明风气,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也有对现实问题的深切关怀,体现了诗人深厚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收录诗词(486)

方一夔(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贺寺簿先生入新居

紫阳从西来,孤峰望吴越。

自昔有佳人,高蹈造理窟。

雉山走其下,清淑郁未发。

吾宗紫阳居,秀挺鸾凤骨。

家学印大程,南北斗柄揭。

迩来卜新居,佳气渺葱郁。

天香生桂兰,野性老薇蕨。

嬉游独乐园,翛然立清绝。

我来坐庭隅,幽草澹风月。

图书有真趣,为指掌中诀。

形式: 古风

牧牛

我有折角牛,放在前山麓。

山瘦石棱棱,岁月老觳觫。

掺掺过百指,仰此种田谷。

短笛卧斜阳,我饭何时足。

形式: 古风

知几

利欲沈着人,犹如胶漆盘。

谁能逝不濯,背走急水滩。

仕宦岂不好,惟有知几难。

西风动归兴,至今数张翰。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读李翰林诗

喜诗如喜酒,举世流馋涎。

问酒有何好,妙处竟不传。

古人日已远,绝响三百篇。

后来谁措手,讽咏皆陈编。

自从骚选起,众作同虫蝉。

宪章日沦丧,变灭成飞烟。

翰林非世人,金晶应星躔。

手弄玉帝旂,堕作诗酒仙。

行迹老屐齿,侠气馀龙泉。

淋漓洒醉墨,妙语穷真筌。

信手拈斧斤,一挥中方圆。

彼哉夸夺子,骇汗莫敢肩。

玉堂不能留,飘落南海边。

从此誇汗漫,一往五百年。

生平尚丘壑,梦想岷峨巅。

惭君赠醉侯,我饮不滴涓。

我诗如我饮,抚顶期相怜。

莫乞飞霞佩,学举白玉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