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二首(其一)

金陵形势眼中见,一吊兴亡梦寐间。

侯景长驱走龙虎,王敦内叛压江山。

中原有主申明命,下国何人敢肆奸。

白首自伤归未得,此身何处得清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在金陵的壮丽景象中,历史的兴衰在眼前浮现,如同梦境般萦绕心头。
侯景率军疾驰如龙虎,王敦内部叛乱几乎颠覆了江山社稷。
中原地区已有明主昭示正道,边疆之地还有谁敢肆意作恶?
垂暮之年我独自感伤,何时才能回归故土,过上清闲的生活。

注释

形势:指地理位置和政治形势。
吊:哀悼,怀念。
侯景:南朝梁末的叛将。
王敦:东晋将领,曾发动叛乱。
申明命:明确宣示命令,维护正统。
肆奸:肆意作恶,违法乱纪。
白首:指年老。
清閒:清闲,宁静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金陵二首(其一)》。诗人以金陵(今南京)为背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感慨,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深沉思考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首句“金陵形势眼中见”,诗人站在金陵的山川形胜之地,眼前的历史遗迹仿佛历历在目,暗示了他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接下来,“一吊兴亡梦寐间”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与衰败交替的深深哀悼,这种情感在梦境中也挥之不去。

“侯景长驱走龙虎,王敦内叛压江山”两句,通过提及侯景之乱和王敦之叛,展现了历史上金陵所经历的动荡与危机,这些事件对国家稳定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原有主申明命,下国何人敢肆奸”一句,诗人赞扬了中央政府的权威,指出在有明君主的领导下,臣民不敢妄为,暗含对国家秩序的期待。

最后,“白首自伤归未得,此身何处得清閒”表达了诗人年华已逝,却仍漂泊在外,无法归乡,内心充满对平静生活的渴望,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和自我反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金陵为载体,寓言历史,抒发个人感慨,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人生哲理。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顷客解梁有诗云中条山下读周易定是前身关子明是时频与张芸叟侍郎通书亦尝寄此诗呈视今再过此郡遇芸叟之客王六东起感怀而作

坂路十年尘坱身,不知何事往来频。

敢言上国非吾土,自许中条是故人。

志在韦编徒寡与,人亡陆海漫多珍。

龙门有客暂相值,颇话年来亦苦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南充大兄尝梦见予作诗见寄次韵和呈

仙山能梦我,书帙正思君。

一德谁荣滞,群儿谩戚欣。

过秦何必论,喻蜀却须文。

未落丰碑笔,唯贪辨惑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哀韩君表无文编

少师名德振鹓鸾,孙子何为短羽翰。

不使功名藏竹简,宜留文字后人看。

六丁取去嗟韩第,七子亡来恨建安。

赖有上公曾塔葬,多情无用涕汍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复用前韵即事奉寄

南充有狂女,何以号仙君。

不食喧愚嗜,忘言耸世欣。

我常饥亦健,公更默能文。

鹤驾如相招,应须即日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