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天子悲元老,都人惜上公。
优贤几杖在,会葬市朝空。
丹旐飞斜日,清笳怨暮风。
平生门下客,继美庙堂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挽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表达对逝者的哀悼之情,以及对逝者生前地位和贤能的怀念。
"天子悲元老"一句,表明了皇帝对于逝去的大臣的哀伤,体现了一种最高统治者的敬重之心。"都人惜上公"则是全城百姓对于逝者尊称“上公”的怀念,反映出逝者生前在民众中的崇高地位。
"优贤几杖在,会葬市朝空"这两句,诗人通过对逝者的优贤和几杖(古时官员所用)的描写,以及对其合葬的场面描述,传达了一种仪式化的哀悼气氛。
"丹旐飞斜日,清笳怨暮风"中的“丹旐”指的是皇帝车驾上的旗帜,而“斜日”则形容日影的斜倾,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光阴的变换。“清笳”指的是乐器发出的清音,而“怨暮风”则是对黄昏时分吹起的风声所表现的情感,这两句通过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逝者的思念之情,以及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尽哀伤。
最后,“平生门下客,继美庙堂中”表明逝者生前门下的宾客现在仍然在继续赞颂其美德,而“庙堂”通常指的是纪念先人的建筑,这里则是用来寄托对逝者的永久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逝者生前的尊贵、贤能和仪式化的哀悼,以及对逝后永恒怀念的情感展现,表达了一种深切的哀悼之情。
不详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轮台风物异,地是古单于。
三月无青草,千家尽白榆。
蕃书文字别,胡俗语音殊。
愁见流沙北,天西海一隅。
送客飞鸟外,城头楼最高。
樽前遇风雨,窗里动波涛。
谒帝向金殿,随身唯宝刀。
相思灞陵月,祗有梦偏劳。
移根自远方,种得在僧房。
六月花新吐,三春叶已长。
抽茎高锡杖,引影到绳床。
只为能除疾,倾心向药王。
白发轮台使,边功竟不成。
云沙万里地,孤负一书生。
池上风回舫,桥西雨过城。
醉眠乡梦罢,东望羡归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