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郎元矩见过逾月听其言久而不厌追感平昔为赋诗

胄子相从得佳婿,掖垣同直喜良朋。

交情不意隔生死,世事休论有废兴。

宿草芊绵泪入土,故琴牢落恨填膺。

远来似觉清谈胜,试问传家今几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翻译

儿子们结伴找到好女婿,一同在禁苑值班欣喜有良朋相伴。
友情出乎意料地超越生死,世间事无需再论成败兴衰。
旧草丛生泪水洒入土,旧琴闲置满心遗憾充盈胸膛。
远方来客似乎觉得清谈更胜,试着问问家族传承至今还有多少灯火明亮。

注释

胄子:贵族子弟。
佳婿:好女婿。
掖垣:宫禁或朝廷官署。
直:值班。
交情:友情。
隔生死:超越生死界限。
废兴:成败兴衰。
宿草:旧草,指荒草。
泪入土:泪水洒入泥土。
牢落:闲置,零落。
恨填膺:遗憾充满胸膛。
清谈:清淡的交谈,也指高雅的谈论。
传家:家族传承。
几灯:多少盏灯,象征家族的延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好友曾郎元矩来访的欣喜以及对旧日友情的深深怀念。"胄子相从得佳婿"赞扬了元矩的才德,如同家族中优秀的后辈。"掖垣同直喜良朋"则描绘了他们一同在朝廷任职的快乐时光,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

"交情不意隔生死"感慨友情超越生死界限,显示出深厚的情感纽带。"世事休论有废兴"暗示世事变迁,人事无常,但他们之间的友情却始终如一。"宿草芊绵泪入土"借景抒情,表达了对亡友的哀思,泪水融入泥土,象征着深深的怀念。"故琴牢落恨填膺"进一步强调了对过去的回忆和遗憾。

"远来似觉清谈胜"写出了元矩来访带来的清新交谈,让诗人感到愉悦。最后以"试问传家今几灯"收尾,寓意着岁月流转,但家族的传统和精神犹在,通过交谈得以延续。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既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也寓含了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游西湖

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

行过闾阎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

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尊共一杯。

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游庐山山阳七咏(其五)万杉寺

万木青杉一手栽,满堂白佛九天来。

涓涓石溜供厨足,矗矗山屏绕寺开。

半榻松阴秋簟冷,一杯香饭午钟催。

安眠饱食平生事,不待山僧唤始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游庐山山阳七咏(其六)三峡石桥

三峡波涛饱溯沿,过桥雷电记当年。

江声仿佛瞿唐口,石角参差滟滪前。

应有夜猿啼古木,已将秋叶作归船。

老僧未省游巴蜀,松下相逢问信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游庐山山阳七咏(其一)开先瀑布

山上流泉自作溪,行逢石缺泻虹霓。

定知云外波澜阔,飞到峰前本末齐。

入海明河惊照曜,倚天长剑失提携。

谁来卧枕莓苔石,一洗尘心万斛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