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示儿辈

安乐常思病苦时,静观山下有雷颐。

十千一斗酒无分,六十三年事自知。

错处真成九州铁,乐时能得几絇丝。

新春老去惟梅在,一任狂风日夜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常常在安逸中想起困苦时刻,静静观察山下雷鸣的景象。
即使有千金买不到一斗酒,六十三年的经历让我深深明白。
错误之处如今像遍地铁石般坚硬,欢乐时刻又能有多少丝线般的轻松。
新的一年过去,只有梅花依然盛开,任凭狂风日夜吹拂。

注释

安乐:舒适、安逸。
病苦:困苦、艰难。
静观:静静观察。
雷颐:雷鸣的景象。
十千:极言酒贵,形容非常昂贵。
一斗酒:一壶酒。
事自知:亲身经历的事情。
错处:错误的地方。
九州铁:遍地铁石,形容坚硬无情。
絇丝:丝线,比喻轻松愉快。
新春:新年。
老去:过去。
梅:梅花。
一任:任凭。
狂风日夜吹:不分白天黑夜的猛烈吹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感怀示儿辈》,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沉感慨。首句“安乐常思病苦时”,以对比的方式提醒儿辈珍惜眼前的安逸,要时常忆起困苦时刻,体现出人生的辩证与哲理。次句“静观山下有雷颐”,描绘出一种静观自然的超然态度,暗示着生活的起伏如同山下雷鸣,难以预料。

“十千一斗酒无分,六十三年事自知”两句,通过酒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自己虽然曾有过豪饮的时光,但如今已步入老年,深知人生短暂,往事历历在目。接下来,“错处真成九州铁,乐时能得几絇丝”进一步强调了人生中的错误和欢乐都是有限的,犹如铁和丝,珍贵而稀少。

结尾“新春老去惟梅在,一任狂风日夜吹”,以梅花坚韧的形象,寄寓了诗人不畏艰难、坚守节操的决心,即使面对岁月无情,也要保持自我,任凭外界如何变化,依然独立不移。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富有哲理,展现了辛弃疾的人生感悟和对后辈的教诲。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感怀示儿辈

穷处幽人乐,徂年烈士悲。

归田曾有志,责子且无诗。

旧恨王夷甫,新交蔡克儿。

渊明去我久,此意有谁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新年团拜后和主敬韵并呈雪平

已把年华逊得翁,满前依旧祖遗踪。

谢家固不多安石,阮氏还能几嗣宗。

今是昨非当谓梦,富妍贫丑各为容。

修然白发犹何事,祇好三人自一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题鹤鸣亭(其一)

种竹栽花猝未休,乐天知命且无忧。

百年自运非人力,万事从今与鹤谋。

用力何如巧作凑,封侯原自曲如钩。

请看鱼鸟飞潜处,更有鸡虫得失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题鹤鸣亭(其三)

林下萧然一秃翁,斜阳扶杖对西风。

功名此去心如水,富贵由来色是空。

便好洗心依佛祖,不妨强笑伴儿童。

客来閒说那堪听,且喜新来耳渐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