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城头山脚旧图开,华构凌云亦壮哉。
谈席昔人文献地,升堂此日豫章材。
弦歌化里清风动,麟凤天南紫气来。
独奈岩阿丛桂冷,幽栖不是伟长才。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历史悠久的书院,位于城头与山脚之间,其宏伟的建筑直插云霄,展现出壮观的景象。昔日这里是文人墨客汇聚之地,如今在新的时代,它再次迎来了繁荣,犹如豫章之材般珍贵。诗中提到的“弦歌化里清风动”,形象地描绘了书院内文化氛围的浓厚,如同清风拂过,带来知识的甘露。而“麟凤天南紫气来”则象征着书院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优秀人才,犹如紫气东来,预示着书院的未来将更加辉煌。
然而,最后一句“独奈岩阿丛桂冷,幽栖不是伟长才”则透露出一丝淡淡的遗憾与反思。岩阿处的丛桂虽冷,却并非伟长之才所居。这里可能暗含着对当前社会环境或个人追求的某种隐喻,表达了对真正才华横溢之士在现实中的处境的关切与思考。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手法,既赞美了书院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也流露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
不详
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高馆搴帷万象开,西山翠入气佳哉。
六经重振南方学,千里还徵上驾材。
鸾鹤绕庭翔更集,云霞拂栋去还来。
古今同被弦歌化,林卧其如老不才。
对槛青山露,群仙捧宝珠。
求遗如起定,象罔是文殊。
快霁一天清洲气,健帆千里碧榆风。
满船书画同明月,十日随风窈窕中。
碧榆绿柳旧游中,华发苍颜未退翁。
天使残年司笔砚,圣知小学是家风。
长安又到人徒老,吾道何时定复东。
题柱扁舟真老矣,竟无事业奏肤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