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绝诗(其三)明月溪

涨溪者为谁,人骨皆已朽。

我来寻故迹,溪荒乱泉吼。

惜哉幽胜事,尽落唐贤手。

唯馀旧时月,团团照山口。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荒凉萧瑟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往昔繁华、英雄辈出的怀念和哀叹。"涨溪者为谁,人骨皆已朽"一句,以沉郁的笔触展现了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沧桑,溪水中的人骨已经腐朽,不再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体现,而是一种死亡与废弃的象征。接着"我来寻故迹,溪荒乱泉吼"则透露出诗人怀旧的心境,他在寻找往昔的足迹,却发现溪水荒凉,泉水喧嚣,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变化,也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文明的消逝。

"惜哉幽胜事,尽落唐贤手"一句中,“幽胜”指的是隐逸高洁之士,“唐贤”则代指那些品德高尚、才华横溢的人物。诗人对这些已经逝去的美好事物和杰出人物表示惋惜,他们的成就与辉煌业绩都已随风而逝,这种哀叹不仅是对个人英雄的怀念,更是对整个时代荣光的追思。

最后"唯馀旧时月,团团照山口"则是一个转折点。诗人在对过往的哀悼之余,似乎找到了某种安慰,那就是“旧时月”——历史的轮回中不变的是自然界的美好,如同那圆满而温柔的月亮,它依然照耀着山口,给人以希望和宁静。这一幕象征着时间流转中的永恒与静谧,是诗人心灵深处对于超越世俗纷扰、寻求精神寄托的一种表达。

收录诗词(670)

王禹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字:元之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 生卒年:954—1001

相关古诗词

八绝诗(其一)庶子泉

物形固天造,物景不自胜。

泉乎未遇人,石罅徒流迸。

宫相政多暇,行乐蹑岩磴。

发蒙涨为溪,幽致兹焉盛。

唐贤大历后,峭壁刻名姓。

我来一何暮,今秋始乘兴。

山势环有缺,山门壶引柄。

乍挹清泚姿,颇惬幽闲性。

味将春茗宜,光与晓岚暝。

架竹落僧厨,远声入清磬。

何当宿禅室,攲枕终夜听。

饮多病骨换,照久尘襟迥。

销尽谪居愁,无心治归艇。

形式: 古风

八绝诗(其五)望日台

荒台隐层碧,云磴踰百尺。

攀萝试一上,依然有遗迹。

掌舒旧砌平,屏卓诸峰直。

凭高聊写望,孤怀念乡国。

长安不可见,但对金乌赤。

倾尽葵藿心,庶免浮云隔。

形式: 古风

八绝诗(其四)清风亭

兹亭废已久,厥趾犹在哉。

清风为我起,疑有精灵来。

神交念宫相,临砌倾一杯。

回头问黄菊,寂寞与谁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十月二十日作

重衾又重茵,盖覆衰懒身。

中夜忽涕泗,无复及吾亲。

须臾残漏歇,吏报国忌辰。

凌旦骑马出,溪冰薄潾潾。

路傍饥冻者,颜色颇悲辛。

饱暖我不觉,羞见黄州民。

昔贤终禄养,往往归隐沦。

谁教为妻子,头白走风尘。

修身与行道,多愧古时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