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云日能催晓,风光不惜年。
赖逢征客尽,归在落花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湜的《喜入长安》,表达了诗人对长安(今陕西西安)这个繁华都市的喜悦与赞美。诗中“云日能催晓,风光不惜年”两句描绘出长安城早晨的景象,云和阳光共同促使黎明的到来,而这城市中的每一丝风光都像是珍贵的岁月,不愿意被轻易流逝。诗人通过这样的笔触,展现了自己对长安这座盛世之都无限憧憬与向往。
“赖逢征客尽,归在落花前”则是诗人的自述,他依靠着出行的旅途中偶遇的友人,最终得以回到这个美丽的时节之前,即便是在花瓣纷飞的季节里。这里的“征客”指的是长安的繁华与热闹,而“落花前”则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不愿错过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城市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都会之美的赞美,以及自己融入这座城市生活的喜悦心情。
不详
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仁师之孙。户部尚书崔挹之子。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进士及第,曾参与编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由考功员外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选受贿被贬为江州司马,不久又起复为尚书左丞。唐中宗驾崩后,依附韦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变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并进中书令。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铲除太平公主,被流放岭南,途中被赐死。时年四十三岁
九月蓬根断,三边草叶腓。
风尘马变色,霜雪剑生衣。
客思愁阴晚,边书驿骑归。
殷勤凤楼上,还袂及春晖。
二月风光半,三边戍不还。
年华妾自惜,杨柳为君攀。
落絮萦衫袖,垂条拂髻鬟。
那堪音信断,流涕望阳关。
沁园东郭外,鸾驾一游盘。
水榭宜时陟,山楼向晚看。
席临天女贵,杯接近臣欢。
圣藻悬宸象,微臣窃仰观。
澹荡春光满晓空,逍遥御辇入离宫。
山河眺望云天外,台榭参差烟雾中。
庭际花飞锦绣合,枝间鸟啭管弦同。
即此欢娱齐镐宴,唯应率舞乐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