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安西门外彻安西,一百年前断鼓鼙。
犬解人歌曾入唱,马称龙子几来嘶。
自从辽水烟尘起,更到涂山道路迷。
今日登临须下泪,行人无个草萋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荒凉的图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和民族命运的深刻感慨。开篇“安西门外彻安西,一百年前断鼓鼙”两句,通过对安西门外古战场的描绘,传递出一股沉郁的历史气息,"断鼓鼙"隐含着战争的凄凉与往昔的辉煌。
接着,“犬解人歌曾入唱,马称龙子几来嘶”两句,则通过对动物行为的观察,抒写了边塞生活的荒凉和历史变迁。"犬解人歌"可能暗示着边疆地区的人们与自然共存的情形,而"马称龙子"则是对古代英雄事迹的一种隐喻,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辈出的怀念。
“自从辽水烟尘起,更到涂山道路迷”两句,进一步强化了边塞的荒凉感和历史的迷离感。"辽水"和"涂山"都是地名,通过这两个地点的提及,诗人展现了一种空间上的广阔与时间上的久远。
最后,“今日登临须下泪,行人无个草萋萋”两句,则是诗人的个人情感流露。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这一景象引发了对过去繁华与现今荒凉的深刻反思,从而落泪。"行人无个草萋萋"则表达了边塞之地生命力的脆弱和历史遗迹的消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历史变迁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深沉而又苍凉的边塞画卷。
不详
唐代诗人。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风有危亭月有台,平津阁畔好裴回。
虽非宋玉诛茅至,且学王家种竹来。
已得静居从马歇,不堪行色被蝉催。
故园兰菊三千里,旅梦方应校懒回。
粉薄红轻掩敛羞,花中占断得风流。
软非因醉都无力,凝不成歌亦自愁。
独照影时临水畔,最含情处出墙头。
裴回尽日难成别,更待黄昏对酒楼。
九曲河冰半段来,严霜结出劲风裁。
非时已认蝉飘翼,到海须忧蚌失胎。
千里风清闻戛玉,几人东下忆奔雷。
殷勤莫碍星槎路,从看天津弄杼回。
亭上风犹急,桥边月已斜。
柳寒难吐絮,浪浊不成花。
岐路春三月,园林海一涯。
萧然正无寐,夜橹莫咿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