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京赠别

风月清江夜,山水白云朝。

万里同为客,三秋契不凋。

戏凫分断岸,归骑别高标。

一去仙桥道,还望锦城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江面月色清凉,夜晚风景如画,山与水映着白日的云霞。
虽然相隔万里,我们仍如同朋友般情谊不减。
野鸭在岸边嬉戏,离别的马车扬起尘土,告别了高高的路标。
一旦离开了仙境般的地方,回头望去,成都城仿佛遥不可及。

注释

风月:指优美的自然景色,尤其是月色和清风。
清江:清澈的江水。
山水白云朝:山景和白云在早晨的景象。
万里:形容距离遥远。
三秋:泛指秋季,这里指较长的时间。
契不凋:友情深厚,不因时间推移而改变。
戏凫:凫是野鸭,此处指野鸭在水中嬉戏。
断岸:河岸的尽头。
归骑:返回的马车,代指离别的情景。
高标:高高的标志或里程碑,常用于指路标。
仙桥道:比喻仙境或美好的生活环境。
锦城:成都的别称,因唐代成都产锦而得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时的愁苦情怀与对远方美好景致的留恋。首句“风月清江夜”立即设定了一个静谧而明净的夜晚场景,江水在月光下波光粼粼,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雅。

接着,“山水白云朝”则将画面推向更为开阔的自然景观。山峦、流水与白云交织成一幅动人的早晨图景,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深切情感。

“万里同为客,三秋契不凋”两句,诗人以“万里”形容旅途之长,同时自称“同为客”,表明自己与友人共同处于异乡。三秋(即三个季节)虽过去,但友情如同未凋谢的花朵,不因时间而减退,这是对友情深厚的一种赞美。

“戏凫分断岸,归骑别高标”中,“戏凫”指的是水鸟在水面上嬉戏,而“分断岸”则形象地描绘了水鸟划破水面的动态,营造出一种生动的画面。诗人随后提及“归骑”,即返回时所乘坐骑,以及“别高标”,这是对离别之处的一个纪念或是某种特定的记号。

最后,“一去仙桥道,还望锦城遥”两句,诗人描述了自己离开时的情景。仙桥道可能是一条通往仙境的道路,或者只是一个美丽的比喻。而“还望锦城遥”,则是表达了诗人对所离开之地——锦城(即长安城)的深情眷恋。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友情的赞美,展现了诗人离别时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05)

卢照邻(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唐诗人。自号幽忧子,汉族,其生卒年史无明载,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 字:升之
  • 号:为“初唐四杰”
  • 籍贯: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

相关古诗词

陇头水

陇阪高无极,征人一望乡。

关河别去水,沙塞断归肠。

马系千年树,旌悬九月霜。

从来共呜咽,皆是为勤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和吴侍御被使燕然

春归龙塞北,骑指雁门垂。

胡笳折杨柳,汉使采燕支。

戍城聊一望,花雪几参差。

关山有新曲,应向笛中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雨雪曲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

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

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战城南

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

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

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

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