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走笔寄詹明府

东湖水似镜湖水,一片荷花不见天。

更有荔支千万树,离离朱实含霞鲜。

孔雀衔过水帘去,有时落在美人边。

彭洞缤纷洒冰雪,罗浮缥缈飞云烟。

主人乃是名吏部,风流日日荡湖船。

朝从兰若求支遁,暮向檀槽觅小怜。

毕卓已多瓮头酒,山公还有竹林贤。

竹林之下谁名饮,兴来我亦清狂甚。

醉卧当垆红粉旁,落花无数沾衾枕。

长啸一声远寄君,君在浮丘闻不闻。

漆园傲吏为蝴蝶,勾漏仙人拥白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东湖的美景与繁华,以及与之相关的逸趣和雅致生活。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东湖的湖光山色、荷花、荔枝、孔雀、彭洞、罗浮山等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巧妙融合,营造出一幅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首先,诗人以“东湖水似镜湖水,一片荷花不见天”开篇,以“镜湖水”比喻东湖的清澈与宁静,以“一片荷花不见天”形容荷花的茂盛与壮观,展现出东湖独特的自然之美。接着,诗人通过“更有荔支千万树,离离朱实含霞鲜”进一步描绘了东湖周边荔枝树的繁茂与果实的鲜艳,增添了诗作的色彩感和季节感。

随后,“孔雀衔过水帘去,有时落在美人边”一句,运用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东湖边孔雀的灵动与美丽,同时也暗示了东湖边人物的风雅与高洁。接下来,“彭洞缤纷洒冰雪,罗浮缥缈飞云烟”则通过彭洞的冰雪与罗浮山的云烟,进一步渲染了东湖环境的幽静与神秘,增强了诗作的意境美。

诗中还提到了“主人乃是名吏部,风流日日荡湖船”,点出了东湖不仅是自然景观的胜地,也是文人雅士聚会畅游的场所,体现了东湖的文化底蕴与社会地位。通过“朝从兰若求支遁,暮向檀槽觅小怜”等句子,诗人描绘了东湖边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既有对佛教文化的追求,也有对音乐艺术的欣赏,展现了东湖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最后,“毕卓已多瓮头酒,山公还有竹林贤”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古人饮酒赋诗、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而“竹林之下谁名饮,兴来我亦清狂甚”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豪情与洒脱,展现了他与东湖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生动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不仅展现了东湖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读杖人师武夷遗草因怀武夷虎啸洞诸胜

我昔游五岳,身骑二茅龙。

惊风忽然起东海,日月吹落金银宫。

愁将白发三千丈,归去朱明四百峰。

朱明洞里多仙客,饵我云母颜光泽。

时偕玉女侍轩辕,不共安期干项籍。

闻钟又复證无生,足踏空王顶上行。

冲霄一剑如秋水,彻夜双箫响太清。

饮光尊者频招手,飘然遂至凤凰城。

尊者玉毫何宛转,手把芙蓉微笑展。

可怜楼上相见时,玲珑秋月珠帘捲。

江南乱后草离离,回首青山隗我师。

未将电足酬支遁,空对冰弦忆子期。

当时语我武夷好,九曲清溪流浩浩。

接笋峰前多紫云,飞猿岭上饶芝草。

几度安禅在翠微,天花绕座鸟衔飞。

茅户只今委苔藓,嗟予振策何时归。

空读遗书开玉箧,太山颓笑伤何及。

姑射仙人不降生,茫茫天下皆臣妾。

苏门一啸如鸾音,散入天风不可寻。

凭谁寄与武夷客,会取高山流水心。

形式: 古风

送李十还晋康山中

尚平五岳游初返,四十为农殊未晚。

安得田园湖海傍,朝朝暮暮雕胡饭。

晋康山水天下稀,君家洞口泉争飞。

文章自可娱慈母,富贵何繇在布衣。

君行为结松间屋,相待明秋住翠微。

形式: 古风

答姜十三送游天台之作

昔我随远公,幽居庐山南。

香炉峰下水,濯遍十三潭。

松萝花开覆盘石,卧视秋云天外白。

秋云舒捲本无心,忽向天台弄素琴。

逢君散带耶溪上,赠我幽兰积雪吟。

我有双白鹤,欲放沃洲山。

朝啄苍梧之珠尘,暮随明月东海还。

期君来听九皋唳,天籁清寥非世间。

形式: 古风

西樵歌

西樵山,何耸峙。峨眉之孙,罗浮之子。

霞城乳窦碧玲珑,千尺珠帘挂秋水。

仙阙遥开白日边,人家尽在桃花里。

我寻羽客到锦岩,盘旋磴道上松杉。

月明一啸惊鸾鹤,飞入青冥瀑布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