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日本国

沧溟分故国,渺渺泛杯归。

天尽终期到,人生此别稀。

无风亦骇浪,未午已斜晖。

系帛何须雁,金乌日日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茫茫大海将故土隔离,遥遥荡舟举杯欲归。
天的尽头终有到达之日,人生中这样的离别实属稀有。
即使没有风也会有惊涛骇浪,未到正午阳光已斜照。
何需大雁传书系帛,太阳如金乌每日飞翔。

注释

沧溟:指广阔无垠的大海。
分故国:将故乡隔开。
渺渺:形容非常遥远的样子。
泛杯归:乘舟归去,泛杯也可指饮酒。
天尽:天的尽头,比喻极远的地方。
终期到:最终会有到达的时候。
人生此别:人生中的这种离别。
稀:稀少,不常见。
无风亦骇浪:即使没有风浪也很大,比喻世事难料。
未午:未到中午,比喻时间尚早。
已斜晖:太阳光已经开始倾斜,意指时光流逝。
系帛:古时用帛书写信件并绑在信使上,这里指传递信息。
何须雁:不需要像古人那样用大雁传书。
金乌:古代神话中太阳中有三足乌,这里代指太阳。
日日飞:每天都在飞行,比喻时间不断流逝。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吴融的作品,名为《送僧归日本国》。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以及对远方朋友即将面临长途跋涉表示出的关切和不易。

"沧溟分故国" 一句,通过对古代传说中的大海沧溟的引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与僧人之间友情的深厚,以及他们即将分别时的心情。"渺渺泛杯归" 则描绘出一种悠长而又有些哀愁的情景,仿佛在送别时举杯共饮,以示珍重。

"天尽终期到,人生此别稀"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送别之情。天空的辽阔和时间的流逝都是生命易逝、友情难得的隐喻。

"无风亦骇浪,未午已斜晖" 描述了一种自然景象,其中"无风亦骇浪"形容即便是平静的日子,也难免有波折和惊涛;"未午已斜晖"则表达了时间飞逝,白昼已过,但心中仍感忧伤。

最后两句"系帛何须雁,金乌日日飞" 中的"系帛"是古人书信的一种形式,即将丝绳系在书简上以示信物;而"何须雁"则指不需要借助传说中的信鸿(信鸿即是古代用来传递信息的野鸭)来表达思念。"金乌日日飞"形象地描绘了太阳每天都在天空中运行,时间不断流逝,友人也将随着时间的脚步渐行渐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送别时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收录诗词(302)

吴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 字:子华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850

相关古诗词

送僧归破山寺

万里指吴山,高秋杖锡还。

别来双阙老,归去片云闲。

师在有无外,我婴尘土间。

居然本相别,不要惨离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送僧南游

战鼙鸣未已,瓶屦抵何乡。

偶别尘中易,贪归物外忙。

后蝉抛鄠杜,先雁下潇湘。

不得从师去,殷勤谢草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重阳日荆州作

万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

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

上国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

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闻李翰林游池上有寄

花飞絮落水和流,玉署词臣奉诏游。

四面看人随画鹢,中流合乐起眠鸥。

皇恩自抱丹心报,清颂谁将白雪酬。

不为禁钟催入宿,前峰月上未回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