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毛君将归

疏傅思归不待时,孟轲出昼苦行迟。

新诗尚许留章句,故事谁从问典彝。

金马尚应堪避世,石泉未信可忘饥。

不才似我真当去,零落衡茅隔雍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疏傅渴望归乡无需等待,孟子出门也为求学而迟疑。
新的诗篇或许还能留下篇章,但古事又有谁能一一询问经典呢。
在官场上,即使像金马那样显赫的位置也能隐退,石泉虽清,却未必能消除饥饿。
像我这样无能的人确实该离开,孤独地生活在衡茅草屋,远离繁华的雍岐之地。

注释

疏傅:古代官员的代称,指疏广。
归:回归、归乡。
不待时:无需等待时机。
孟轲:即孟子,儒家代表人物。
昼:白天。
苦行迟:为求学而行动迟缓。
新诗:新的诗作。
留章句:留下诗篇。
典彝:古代的经典文献。
金马:汉代宫门名,借指显赫官位。
避世:隐居避世。
石泉:清泉,象征清贫生活。
忘饥:忘记饥饿。
不才: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无能。
零落:凋零、孤独。
衡茅:简陋的茅屋。
雍岐:古代地名,这里泛指繁华之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次韵毛君将归》。诗人以“疏傅思归不待时”起笔,借古代贤人疏傅(指疏广)急切归隐的典故,表达了对友人毛君即将归隐的共鸣。接着,“孟轲出昼苦行迟”引用孟子的故事,暗示毛君的归隐之举并非轻率,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新诗尚许留章句”赞扬了毛君的才华,即使离开,他的诗歌仍会留下痕迹。然而,“故事谁从问典彝”则流露出一种对传统典籍无人继承的感慨,暗示社会变迁中知识的流失。

“金马尚应堪避世,石泉未信可忘饥”两句,进一步表达了对毛君选择隐逸生活的理解和肯定,认为即使是权贵之地,也难以抵挡生活的困顿,而隐居生活或许能让人忘却饥饿的忧虑。

最后,“不才似我真当去,零落衡茅隔雍岐”以自谦之词,说自己不如毛君有才,也该效仿归隐,结束了自己的衡门生涯,远离官场纷争,与友人毛君在归隐的路上渐行渐远。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借典,既表达了对友人归隐的赞赏,也寓含了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体现了苏辙深厚的文人情怀。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毛君留别

问天乞得不訾身,屈指人间今几人。

鱼纵江潭真窟宅,鹤飞松岭倍精神。

清风吹雨停归骑,旧圃留花送晚春。

自号白云知有意,便从丹灶拂埃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毛君病中菊未开

病肺秋深雾雨伤,旧缯故絮喜清凉。

菊花金粟未曾吐,桂酒鹅儿空自黄。

草木亦知年有闰,风霜渐近月方阳。

得诗闻道维摩病,欲到毗耶言已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毛君偶成

年来衰病正相兼,薄宦奔驰尚未厌。

诗句空多浑漫兴,俗缘已重不须添。

聱牙向物知难合,疏懒怜公独未嫌。

时听渊明咏归去,犹应为我故迟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次韵毛君清居探菊

眼前黄叶畏秋霜,耳畔啼蛩怨夜长。

佳节欣闻近萸菊,清商试为奏伊凉。

疏狂久笑谋生拙,贫病应怜为口忙。

今日共君拚一醉,从教人道亦高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