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澶州孙司理

明道二年同夏课,四人两举尽登科。

孤寒惟子辛勤甚,虚薄伊余忝窃多。

宦路驱驰今各自,名场出处旧相过。

感今怀旧无憀赖,不觉临风发浩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在明道二年的夏天考试中,我们四个人都考上了两次,全部过关。
只有你身处孤寒之中,却格外勤奋,相比之下,我取得的成绩显得微不足道。
如今我们在仕途上各自奔波,但过去在考试场上曾相互扶持走过。
感慨现在,怀念过去,心中空落无依,不知不觉间对着风吟唱起激昂的歌曲。

注释

明道二年:宋仁宗明道二年。
夏课:夏季的科举考试。
两举:两次考试。
尽登科:全部考上。
孤寒:孤独贫寒。
辛勤甚:非常勤奋。
虚薄:才疏学浅。
忝窃多:取得成绩不多,有愧于他人。
宦路:仕途。
驱驰:奔波劳碌。
出处:进退、升迁。
相过:相互走动。
无憀赖:无所依靠,内心苦闷。
临风:面对着风。
浩歌:大声歌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祖无择所作的《寄澶州孙司理》,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孙司理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佳绩的祝贺,以及他们各自仕途奔波的感慨。首句“明道二年同夏课”点明了时间背景,即他们在明道二年的夏天一同参加科举考试。接下来的“四人两举尽登科”描绘了四个人中有两人同时高中,显示出友人的才华和幸运。

诗人感慨自己“孤寒惟子辛勤甚”,称赞孙司理勤奋刻苦,而自己则感到“虚薄伊余忝窃多”,表达出对自己地位不高、才能不足的自谦。接着,诗人提到他们虽然现在各奔前程,“宦路驱驰今各自”,但昔日的友情和相互扶持并未改变,“名场出处旧相过”。

最后两句“感今怀旧无憀赖,不觉临风发浩歌”,诗人抒发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只能借着清风,放声高歌,寄托自己的情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赞赏,也有对自己人生的反思,体现了宋诗的深沉与细腻。

收录诗词(153)

祖无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焕斗。少学古文于穆修,又从孙明复受经学。仁宗宝元元年进士。出知袁州,首建学官,置生徒,学校始盛。英宗朝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神宗即位,入知通进、银台司。王安石执政,讽求其罪,谪忠正军节度副使。元丰中主管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工诗文。有《龙学文集》

  • 字:择之
  • 籍贯:蔡州上蔡
  • 生卒年:1011—1084

相关古诗词

游韶石

纯音何寂寞,秀色自崔嵬。

岩草遗箫在,溪禽学凤来。

余希探禹穴,人似畏轩台。

登眺秋风里,烦襟尽日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琵琶亭

晚泊湓江半客舟,琵琶亭下动闲愁。

霓裳绿腰杳何许,枫叶荻花空自秋。

贾傅有才悲鵩鸟,楚骚终古怨灵修。

莫言司马青衫湿,今日和人亦涕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简寂观

顺风曾出帝王尊,身后高名与观存。

石室深居广成子,布囊薄葬杨王孙。

流尘幂幂凝丹灶,清吹徐徐触绛幡。

牢落空山门昼掩,羽人亦说绝嚣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酬江西运使齐工部见寄

龙坂弥年别,长兹仰道风。

梦曾瞻使节,喜忽得诗筒。

词藻春林秀,恩私地镇崇。

因将示知者,传诵满江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