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古离别二首(其一)

松山云缭绕,萍路水分离。

云去有归日,水分无合时。

春芳役双眼,春色柔四支。

杨柳织别愁,千条万条丝。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支]韵

翻译

松山被云雾环绕,浮萍随水流分散。
云雾终有消散之日,而水分散却无相聚之时。
春天的美景令人心动,春色温柔地抚慰全身。
杨柳枝条编织着离别的忧愁,千万条仿佛丝线缠绵。

注释

松山:指代有松树的山。
缭绕:环绕不绝。
萍路: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水分:比喻分离的水。
分离:分开,分离。
云去:云雾消散。
归日:回归的日子。
合时:合适相聚的时候。
春芳:春天的花草芳香。
役:吸引,使...忙碌。
双眼:眼睛。
柔四支:使四肢感到柔软,形容春色宜人。
杨柳:象征离别和柔情。
织:编织。
别愁:离别的愁绪。
丝:比喻杨柳的细长枝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山水之景,并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离别之愁。首句“松山云缭绕,萍路水分离”设置了全诗的意境,以松山和萍路水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又有些许孤寂的情怀。接下来的“云去有归日,水分无合时”则点明了自然界中云可以聚散自如,而河水一去不复返,这种对比强化了诗人对于离别的感慨。

第三句“春芳役双眼,春色柔四支”通过“春芳”和“春色”的重叠,表达了春天美好的景象,但这种美好却让人感到一种视觉上的困扰,可能是因为美景触动了离别的哀愁。末句“杨柳织别愁,千条万条丝”则直接点出了诗人的离别之情,杨柳在春天萌发的细丝被比喻为无尽的离愁,每一丝都串联着不舍和忧伤。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将自然之美与人生之感融合,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于春日离别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499)

孟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 字:东野
  • 籍贯: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
  • 生卒年:751~814

相关古诗词

古意

荡子守边戍,佳人莫相从。

去来年月多,苦愁改形容。

上山复下山,踏草成古踪。

徒言采蘼芜,十度一不逢。

鉴独是明月,识志唯寒松。

井桃始开花,一见悲万重。

人颜不再春,桃色有再浓。

捐气入空房,无憀乍从容。

启贴理针线,非独学裁缝。

手持未染綵,绣为白芙蓉。

芙蓉无染污,将以表心素。

欲寄未归人,当春无信去。

无信反增愁,愁心缘陇头。

愿君如陇水,冰镜水还流。

宛宛青丝线,纤纤白玉钩。

玉钩不亏缺,青丝无断绝。

回还胜双手,解尽心中结。

形式: 古风

古意赠梁肃补阙

曲木忌日影,谗人畏贤明。

自然照烛间,不受邪佞轻。

不有百炼火,孰知寸金精。

金铅正同炉,愿分精与粗。

形式: 古风

杂曲歌辞.妾薄命

不惜十指弦,为君千万弹。

常恐新声至,坐使故声残。

弃置今日悲,即是昨日欢。

将新变故易,持故为新难。

青山有蘼芜,泪叶长不乾。

空令后代人,采掇幽思攒。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寒]韵

叹命

三十年来命,唯藏一卦中。

题诗还问易,问易蒙复蒙。

本望文字达,今因文字穷。

影孤别离月,衣破道路风。

归去不自息,耕耘成楚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