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赵晋臣敷文积翠岩去颣石

两峰如长喉,有石鲠其内。

千金随侯珠,磊落见微颣。

何言西子美,捧心作颦态。

夷齐立著肩,欲间使分背。

小亏或大全,知恶及真爱。

堂堂老充国,荒寻得幽对。

朝夕与山语,俯仰弥三载。

谓我知子心,茅塞厌荟薱。

有美玉于斯,雕琢那可废。

芝兰生当户,虽芳亦芟刈。

邑有从事贤,闻之重慷慨。

太清点浮云,谁令久滓秽。

指挥俄顷间,急雨破春块。

开豁喜新辟,偪仄忘旧碍。

得非神禹手,勇凿耻不逮。

又如持金篦,刮膜生美睐。

渠言农去草,见恶佩前诲。

主人吟古风,格调剧清裁。

我评此章句,真是杜陵辈。

入蜀脚未定,欲掷石笋退。

火与金水同,其石为铄淬。

劝君莫放手,玉石恐俱碎。

累然颈下瘿,割之命随溃。

此石幸胜之,此举君勿再。

姑置毋多谈,俱想增胜槩。

会当携酒去,物理剖茫昧。

此邦刘知道,光焰文章在。

今将清风峡,与岩传百代。

形式: 古风 押[队]韵

翻译

双峰如同长颈,有石头阻塞其间。
价值千金的随侯珠,瑕疵也显眼可见。
西施之美如何言表,她皱眉的姿态令人怜爱。
夷齐肩并肩站立,似乎想让彼此疏远。
小错或许隐藏大义,知晓恶行方显真爱。
充国老人气度非凡,他在荒野中找到宁静。
朝朝暮暮与山对话,三年间俯仰之间。
他说他理解我的心,我的困惑因此消除。
这里有美玉等待雕琢,怎能轻易放弃。
芝兰虽香,若挡道也会被除去。
邑中有贤能的官员,听到此事深感激昂。
清风扫过浮云,谁能长久污浊。
片刻间决策,急雨打破春天的沉闷。
新路开辟令人欢喜,旧阻碍被遗忘。
这难道不是大禹的手笔,勇于开凿无惧困难。
如同手持金篦,刮去污垢显现出美好。
他说农民除草,以此提醒我们善恶之辨。
主人吟诵古风,风格清新独特。
我评价这首诗,堪称杜甫一流。
入蜀之路尚未安定,我想以石笋为借口离开。
火与金水交融,石头经受熔炼。
劝你不要放手,玉石破碎的风险很大。
脖子上的瘤子,切除后生命随之崩溃。
这块石头侥幸获胜,但请不要再尝试。
暂且不多说,都希望增加胜利的可能。
将来定会带着酒去,探索自然的奥秘。
此地刘氏才识过人,文章光彩照人。
清风峡和岩壁,将流传百世。

注释

两峰:双峰。
石鲠:阻塞的石头。
随侯珠:珍贵的珍珠。
微颣:小瑕疵。
西子:西施。
颦态:皱眉的样子。
夷齐:伯夷、叔齐。
分背:疏远。
小亏:小错误。
真爱:真挚的爱。
充国:充国将军。
幽对:宁静的陪伴。
山语:与山交谈。
三载:三年。
茅塞:困惑。
荟薱:杂乱。
雕琢:雕刻。
废:放弃。
芝兰:兰花。
芟刈:除去。
从事:官员。
慷慨:激昂。
太清:高洁。
滓秽:污浊。
急雨:暴雨。
春块:春天的沉闷。
新辟:新开辟的道路。
旧碍:旧有的阻碍。
神禹:大禹。
耻不逮:不愿落后。
金篦:剔除杂质的工具。
美睐:美好的期待。
农去草:农民除草。
佩前诲:前车之鉴。
古风:古体诗。
清裁:清新风格。
杜陵辈:杜甫一类的诗人。
石笋:象征性的退路。
铄淬:熔炼淬火。
瘿:瘤子。
溃:崩溃。
胜之:获胜。
勿再:不再尝试。
姑置:暂且放下。
胜槩:胜利的可能性。
物理:自然规律。
茫昧:模糊不清。
刘知道:刘氏有见识。
光焰:光彩。
清风峡:地名。
岩传:流传。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和赵晋臣敷文积翠岩去颣石》。诗人以积翠岩的有瑕玉石为题材,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美中不足的理解和对美德的追求。他将石头比喻为西施的微瑕,暗示完美可能隐藏着小缺点,而夷齐的形象则象征着公正无私。诗人赞美了老将充国般的洞察力,以及对玉石雕琢的坚持,认为去除杂质才能显现出真正的美。

诗中提到的“芝兰生当户,虽芳亦芟刈”,意味着即使美好的事物也可能需要修剪,寓意人才的选拔也需要剔除平庸。诗人对朋友赵晋臣的评价极高,称其为杜陵诗人的水平,并鼓励他继续发掘和提升自己的才华。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期许,希望他能像神禹凿石那样,不断开拓新的境界,同时也提醒他要谨慎行事,以免玉石俱焚。

整首诗语言生动,寓意深刻,展现了辛弃疾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信笔再和二首(其二)

春酒频开赤印灰,一尊忘我更忘骸。

青山只隔二三里,恰似高人呼不来。

形式: 七言绝句

信笔再和二首(其一)

此心一似篆烟灰,好向君王早乞骸。

何处幽人来问讯,横担竹杖过溪来。

形式: 七言绝句

送别湖南部曲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形式: 七言律诗

哭㔶十五章(其十五)

百年风雨过,达者齐殇彭。

嗟我反不如,其下不及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