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秋山访隐图

遥峰苍苍白云白,红树黄花间秋色。

三径曾寻蒋诩居,一区尚忆扬雄宅。

十年不见鹤田翁,远水长山入梦中。

凉飙散荣远林静,微雨湿衣空翠浓。

先生见客幡然出,发短眉长眼如漆。

穷高极厚作千年,虚往实归凡几日。

画图绝似鹤田秋,不许同行只独游。

黄绮正须天子召,巢由底用世人求。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蓝仁的《题秋山访隐图》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景,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首句“遥峰苍苍白云白”,以简洁的色彩对比,展现出山峰的峻峭与云雾的缭绕,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接着,“红树黄花间秋色”点染出秋意浓厚的山野,色彩斑斓,富有生机。

诗人回忆起蒋诩和扬雄两位古代隐士的居所,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他们人品的敬仰。“十年不见鹤田翁,远水长山入梦中”流露出对隐者踪迹难觅的怀念,以及对山水间的悠远梦境的寄托。

“凉飙散荣远林静,微雨湿衣空翠浓”两句,通过秋风和细雨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的清冷与幽深,诗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淡泊。

“先生见客幡然出,发短眉长眼如漆”则刻画了一位隐士的形象,他见到客人时的洒脱与风采,令人印象深刻。接下来的诗句赞美了隐士的高尚品格,他们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超越,而非世俗的名利。

最后两句“画图绝似鹤田秋,不许同行只独游”是对画作的赞叹,同时也寓言了隐士的生活态度,他们宁愿独自享受这份宁静,不愿被尘世打扰。结尾处的“黄绮正须天子召,巢由底用世人求”借典故表达对隐士选择自由生活,不慕名利的敬佩。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秋山景色的描绘和对隐士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超脱世俗的追求。

收录诗词(525)

蓝仁(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 籍贯: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
  • 生卒年:1315-?

相关古诗词

雪中候云壑不至书怀兼柬云松昆仲

卧病空山连日雪,崖谷平沉高石没。

朝晖倚杖坐茆檐,夜气拥炉烧榾柮。

兵选三丁壮者稀,祗馀翁媪守柴扉。

秋霜早杀空晚稼,寒机尽用无冬衣。

听说诛求愈悽恻,转忆承平乐耕织。

暖入狐裘念苦寒,饱分玉食怜饥色。

九折危途一道溪,故人相望阻攀跻。

惜乏篮舆度雪水,安得青鞋踏雪泥。

形式: 古风

庐峰绝顶阻雪书寄云松

昨日篮舆不得上,今日篮舆不得下。

天花万点散长空,白云一月包青野。

山空雪霁日色微,风前犹作落梅飞。

阆风玄圃在人世,夜景若昼腾光辉。

茆屋闭门愁出入,履破衣穿寒转袭。

挥毫三复白雪吟,手足冻僵才思涩。

张老屏山赏又新,应披鹤氅对嶙峋。

长篇短幅述清语,定有琼瑶报故人。

形式: 古风

海上行送舒文质之京赴危大参之招

海门五月南风高,龙骧万斛如鸿毛。

蓬莱方丈渺何许,但见吞天沃日之洪涛。

龙光蜃气迷咫尺,夜看星辰朝看日。

居庸如天入海青,玉楼十二通仙灵。

仙人楼居龙衮明,二十八宿风云生。

山人曾驾辽东鹤,秋入瀛洲采灵药。

归来尘土三十年,至今梦想钧天乐。

十月北风鸿燕翔,羽人遗我云锦裳。

纷纷霪雨暗八荒,子胡不归白玉堂。

山人笑与青山别,夜鹤秋猿意悽恻。

有书伏阙救疮痍,江南小臣如蚁虱。

吾闻东海百谷王,有如宸居朝四方。

江淮道路日流血,海若率职能令海道成康庄。

吴樯楚柁千艘入,白粲红陈万仓积。

近传渤海罢干戈,复道涂山来玉帛。

我歌海上行,送子万里情。

匣中双吴钩,忽作蛟龙鸣。

安得持之献天子,一扫六合风尘清。

形式: 古风

题春雨蓝涧图

云烟惨惨春林里,风雨潇潇涧声起。

荷笠宜耕桑柘村,持竿欲钓桃花水。

吾弟俊年多读书,生怕轩冕来相拘。

布衣拟就涧边老,草坐似习山中癯。

朝廷偶说通贤路,州县临门逼人去。

秋天岭海下鹰鹯,落日川原肃狐兔。

清才直气不入时,坐守古道冲危机。

无人更扫蓝涧屋,有墓已题春雨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