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皮录事

松陵遗集占风骚,故国田园没海涛。

三世青毡传旧物,十年黄绶叹徒劳。

谢塘春草侵魂梦,潘县秋霜入鬓毛。

鄱水黄金漫如粟,想君终不染脂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松陵诗集独领风骚,往昔的田园淹没在海浪中。
三代以来的书香门第保留着古老的物件,十年的微官生涯只留下叹息。
谢塘的春草侵扰着梦境,潘县的秋霜染白了双鬓。
鄱阳湖的金黄稻米细如小米,我想你终究不会沾染世俗的尘垢。

注释

松陵:指松陵这个地方,可能是一位诗人的故乡。
遗集:遗留下来的诗文集。
风骚:指文学才华,这里指诗歌创作。
故国:过去的家乡。
田园:农村土地。
没:淹没。
海涛:比喻历史长河或变迁。
三世:三代,泛指家族历史长久。
青毡:古代官僚家中世代相传的青色地毯,象征家族的荣耀和传统。
旧物:古老的家传之物。
黄绶:黄色的丝带,古代低级官员的标志。
徒劳:空费心力,没有结果。
谢塘:地名,可能有诗人的情感寄托。
春草:春天的草,常用来象征思乡之情。
侵:侵扰,触动。
潘县秋霜:形容年华老去。
秋霜:秋天的霜,象征岁月流逝。
鬓毛:两鬓的头发。
鄱水:鄱阳湖。
黄金:比喻稻米丰收。
漫如粟:多得像小米一样。
想君:想象你。
终不染:始终不被污染。
脂膏:比喻世俗的富贵或浮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怀旧之情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故国田园的无限留恋,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松陵遗集占风骚"一句,以松陵作为背景,传递了一种古老和沉淀的情感。"故国田园没海涛"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对于故土的深厚情感,而"三世青毡传旧物"和"十年黄绶叹徒劳"两句,通过对家庭传承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家族历史的自豪以及个人努力的无果。

"谢塘春草侵魂梦"和"潘县秋霜入鬓毛"两句,则描绘了一种时间流逝、青春不再的哀愁。这里的“春草”和“秋霜”,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老化。

最后,"鄱水黄金漫如粟,想君终不染脂膏"一句,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描述,却又强调了诗人内心对于某种纯洁之物的渴望和向往,而这种向往永远无法达成。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是一篇典型的怀旧抒情之作。

收录诗词(507)

杨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 字:大年
  • 籍贯: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
  • 生卒年:974—1020

相关古诗词

阁门廖舍人知袁州

骎骎五马动征尘,太守风流世绝伦。

身事汉庭为小相,家传楚国是骚人。

烟波莫叹重湖远,桑梓仍将别墅邻。

麦穗微黄稻苗绿,朱轓入境便行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慧初道人归青州养亲

宴坐禅林度几秋,忽思归养指营邱。

遥知北海孔文举,应重江南汤惠休。

畏日流金征路远,长松偃盖旧房幽。

庭闱晨夕供甘外,高论弥天不易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槿花

宿雾初披縠,晨霞暂照梁。

千金经换笑,七驾未成章。

尘暗神妃袜,衣残侍史香。

深情传宝瑟,终古怨清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赠张季常

叠巘参差翠绕门,雕梁贺燕自成群。

杀鸡日夕期嘉客,种竹寒暄对此君。

且向东皋输黍稷,便应北阙降玄纁。

子真漫说耕岩石,不奈声名四远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