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世

富者非义取,朴风争肯还。

红尘不待晓,白首有谁閒。

浅度四溟水,平看诸国山。

只消年作劫,俱到总无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蕴含深厚的哲理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开篇“富者非义取,朴风争肯还”表达了对不义之财的批判以及对纯朴生活态度的向往。这里的“富者”指的是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积累财富的人,而“朴风”则是指质朴无华、返璞归真的一种生活状态,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理想,即希望能够还原到简单纯粹的生活方式。

接着,“红尘不待晓,白首有谁閒”则流露出对时光易逝和生命有限的感慨。红尘指的是世间的繁华与喧嚣,而“不待晓”意味着这些都不能等到天亮,即无法持久。诗人用“白首”象征着年老,提问“有谁閒”则是在询问在匆忙流逝的人生旅途中,有谁能够真正停下脚步,去体会和感受生命的真谛。

“浅度四溟水,平看诸国山”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胸怀壮志的一面。这里的“浅度”并非指实际行动,而是比喻性地表达了一种心灵自由、精神超越的状态。诗人仿佛在用自己的眼光,平视天下山河,无论是辽阔的海洋还是高低的山峦,都不过是他胸中壮志的一部分。

最后,“只消年作劫,俱到总无间”则进一步深化了对时间和命运的思考。诗人似乎在说,只要岁月能够像劫数一样轮回,那么一切生灵都将共赴同一命运,无所谓远近、贵贱、高低之分。这不仅是对生命共同性的认知,也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心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真谛的追求,以及对个人命运与宇宙万象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142)

曹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晚期诗人。舒州(今安徽桐城。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 字:梦徵
  • 籍贯:一今安徽潜山)
  • 生卒年:828——903

相关古诗词

贻住山僧

罢讲巡岩坞,无穷得野情。

腊高犹伴鹿,夏满不归城。

云朵缘崖发,峰阴截水清。

自然双洗耳,唯任白毫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人庭鹤

度岁休笼闭,身轻好羽仪。

白云□是伴,沧海得因谁。

唳起遗残食,盘馀在迥枝。

条风频雨去,只恐更相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乞雨禅师临遇南游

活得枯樵耕者知,巡方又欲向天涯。

珠穿闽国菩提子,杖把灵峰楖栗枝。

春藓任封降虎石,夜雷从傍养龙池。

生缘在地南浮去,自此孤云不可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左协律京西从事

辟书来几日,遂喜就嘉招。

犹向风沙浅,非于甸服遥。

时平无探骑,秋静见盘雕。

若遣关中使,烦君问寂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