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曲台送春目,景物丽新晴。
霭霭烟收翠,忻忻木向荣。
静看迟日上,闲爱野云平。
风慢游丝转,天开远水明。
登高尘虑息,观徼道心清。
更有迁乔意,翩翩出谷莺。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晴朗的景象,诗人站在曲台之上,送别春天。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对春光的赞美和留恋。
"曲台送春目"表明了诗人的位置和心境,他在曲折的台上凝视着即将离去的春天。"景物丽新晴"则描绘了一片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景色,阳光透过云层洒落大地,使得一切看起来都那么鲜明和美好。
接下来的两句"霭霭烟收翠,忻忻木向荣"进一步描写了春天的气息。这里的"霭霭"形容烟雾轻柔而又连绵,"收翠"则意味着树木重新披上了绿色的外衣,而"忻忻"一词传达了一种内心的喜悦和满足,"木向荣"则显示了春天中万物争荣的生机。
诗人接着写道"静看迟日上,闲爱野云平"。这里,诗人的视线从地面抬起,望着缓缓升起的地平线和悠然的野云。这不仅描绘了景色,也透露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风慢游丝转,天开远水明"则是对春日微风和清澈水面的描写。"风慢"表达了一种悠闲的气氛,而"游丝转"则形容了轻柔的风如织线般在空中飘动。而"天开远水明"则展现了广阔无垠的天际和清澈见底的水面。
最后两句"登高尘虑息,观徼道心清。更有迁乔意,翩翩出谷莺"表达了诗人登上高处,抛弃世俗烦恼的心境。"观徼道"意味着他在观察周遭的道路,而"心清"则是内心的澄明无染。而最后一句"更有迁乔意,翩翩出谷莺"则预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他似乎想要继续前行,就像那自由飞翔的鸟儿一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流畅的语言,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春日风光图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美好的欣赏和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澄明。
不详
唐朝宗室、宰相,襄邑恭王李神符的五世孙。会昌二年(842年),去世,年七十七。获赠太保,谥号“缪”。他著有表状一卷,今已佚
常爱凌寒竹,坚贞可喻人。
能将先进礼,义与后凋邻。
冉冉犹全节,青青尚有筠。
陶钧二仪内,柯叶四时春。
待凤花仍吐,停霜色更新。
方持不易操,对此欲观身。
候晓金门辟,乘时玉历长。
羽仪瞻上宰,云物丽初阳。
汉礼方传佩,尧年正捧觞。
日行临观阙,帝锡洽圭璋。
盛美超三代,洪休降百祥。
自怜朝末坐,空此咏无疆。
当时无外守,方物四夷通。
列土金河北,朝天玉塞东。
自将荆璞比,不与郑环同。
正朔虽传汉,衣冠尚带戎。
幸承提佩宠,多愧琢磨功。
绝域知文教,争趋上国风。
銮殿仙卿顿紫云,武皇非意欲相臣。
便回太华三峰路,不喜咸阳万乘春。
涉险漫劳中禁使,投壶多是上清人。
犹教度世依方术,莫恋浮荣误尔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