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词人于石所作,名为《续金铜仙人辞汉歌》。通过对古诗的鉴赏,可以看出诗人在表达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复杂的心理状态。
"汉皇锐意求神仙,神仙之效何茫然。蓬莱弱水不可到,且立宫中承露盘。"
开篇即描绘了一种对不老长生的渴望,汉皇(指汉朝的帝王)想要追求成仙,却发现这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想。"蓬莱弱水"出自古代传说,是指仙人居住的地方,但这里却被用来形容这种愿望的遥远和不可能实现。"且立宫中承露盘"则表明即便在现实世界,也只能通过一些仪式或物品去追求那份永恒。
接下来的几句:
"饥餐玉屑不堪饱,谁谓有方能却老。人生修短数在天,多欲未必能延年。"
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渴望的无奈和虚幻。"饥餐玉屑"比喻那些追求长生不老的人,即使吃下珍贵如玉屑的东西也无法得到满足,因为这并不能真正解决生命短暂的问题。
诗中还描绘了时间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情景:
"秋风吹老茂陵树,年年空滴金茎露。建章宫阙随烟尘,块然屹立惟铜人。"
茂陵是汉朝皇帝的陵墓,被秋风吹拂,显得荒凉而衰败。"建章宫阙"指的是宫殿,但现在却只剩下遗迹,跟着烟尘随风飘散,只有那些铜制的人像还屹立在那里。
诗人的情感在这里达到了一个高潮:
"宫官西来果何意,一朝辞汉将归魏。吁嗟铜人如有知,口不能言惟泪垂。"
宫官的到来和离去,以及汉魏之间的变迁,让诗人感慨万千。他对那些只能默默站立的铜人产生了深切的情感,仿佛这些铜人也有着自己的知觉,但又无法表达,只能通过泪水来传达。
接着,诗中描绘了一种历史沧桑和物是人非:
"自从曹氏盗神器,父子相传已三世。汉宫故物无一存,汝独犹能感旧恩。"
这里提到了曹魏政权的兴衰,以及汉朝遗物的消失,只有那些铜人还留在那里,仿佛能够感受到过往的恩情。
最后几句:
"凄然照影临渭水,一折铜人扶不起。宁为弃物委道傍,不忍漂泊离故乡。迢迢东望洛城路,回首长安愁日暮。"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过去的留恋和对现实的无奈。他宁愿将铜人遗弃在道旁,也不愿让它流落到异乡去。"迢迢东望洛城路"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回望和对故土的深情。
整首诗通过对汉朝帝王追求长生不老的描写,对比现实中的物是人非,以及历史沧桑,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宋末元初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