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和张孝祥咏雨

回首高唐,凉天近、暮云不卷。

白蘋起、金塘嫩绿,细生池馆。

瑟瑟未随平楚尽,珊瑚只共江蓠远。

也不合、阻断木兰舟,青枫岸。游鱼唼,珍珠点。

风柳外,离人畔。做朦胧一幅,潇湘秋怨。

玉润初临金粟纸,绮窗半湿红丝砚。

且题作、夜雨响芭蕉,教他看。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鉴赏

这首《满江红》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雨中江南的凄美画卷。开篇“回首高唐,凉天近、暮云不卷”,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凉爽而宁静的傍晚,高唐之地的景象在诗人的眼中缓缓展开。接着,“白蘋起、金塘嫩绿,细生池馆”一句,通过白蘋的生长与金塘的嫩绿,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了雨后水塘的清新与湿润。

“瑟瑟未随平楚尽,珊瑚只共江蓠远”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景物赋予情感,瑟瑟之声仿佛不愿随着秋天的到来而消逝,与远处的珊瑚和江蓠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既静谧又略带哀愁的氛围。接下来,“也不合、阻断木兰舟,青枫岸”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阻隔感,木兰舟与青枫岸的分离,似乎象征着某种不可言说的离愁别绪。

“游鱼唼,珍珠点。风柳外,离人畔”几句,通过游鱼的唼喋声与珍珠般的水珠,以及风柳下的离人,将画面的焦点集中在了情感的表达上。珍珠点点不仅描绘了雨后的水珠,也暗喻了离人眼中的泪珠,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情感的深度。

“做朦胧一幅,潇湘秋怨”则直接点明了主题,将整个画面定格为一幅充满秋意和哀怨的水墨画,让人仿佛能听到潇湘水边的低语和叹息。

最后,“玉润初临金粟纸,绮窗半湿红丝砚”两句,通过玉润的触感与金粟纸的质感,以及半湿的红丝砚,再次强调了雨后环境的湿润与雅致,同时也暗示了文人墨客在此情境下创作的冲动。“且题作、夜雨响芭蕉,教他看”则是对整幅画面的总结,鼓励读者去想象和感受这幅由雨声、芭蕉叶与夜色交织而成的美丽画卷。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与意境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和对离愁别绪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35)

李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崇祯十五年举人。与陈子龙等有“云间六子”之称。入清,被荐任内阁中书舍人。多尔衮致史可法、唐通等信,均其手笔。不久,忧伤而死。有《蓼斋集》

  • 字:舒章
  • 籍贯:明末清初江南青浦
  • 生卒年:1608—1647

相关古诗词

满庭芳.七夕

粉席迎凉,彤云送暑,晚风初度红楼。

玉炉香篆,彩线络琼钩。

露脚斜飞鹊羽,明河泻、淡淡清流。

中宵静、黄姑织女,又值一岁秋。悠悠。

看此夜,方填银浪,旋解星裯。

渐月迷津渡,双盼难留。

虽是人间天上,离别处、一概都愁。

穿针罢、蛛丝未断,闲整玉搔头。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押[尤]韵

满庭芳.中秋

玉树风疏,朱楼云卷,桂枝新剪轻黄。

藕丝牵断,莲粉堕红房。

此夜平分秋色,金波转、纨扇初凉。

开罗幕、鹊炉微暖,香散楚天长。

玉颜寂寞处,双横翠袖,自整明珰。

渐月华空馆,露滑银床。

破镜半衔云树,九秋恨、一概平量。

又何待、霜凝画角,飞雁两三行。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押[阳]韵

凤凰台上忆吹箫.次清炤韵

漏咽铜龙,风销蜡凤,醒来犹倚香篝。

对双鸾临镜,妆罢还羞。

满目青山画里,萦别绪、生怕凝眸。

难消受,一庭芳草,半只帘钩。悠悠。

春风度也,这千万垂杨,不系扁舟,自吹箫人去,凤锁云稠。

应念别时清泪,登临处、回首江流。

江流下,落花飞絮,遍写离愁。

形式: 词牌: 凤凰台上忆吹箫

玉蝴蝶

惯是离愁天气,未休暮雨,又见朝云。

半起斜临宝镜,懒织回文。

弄长槐、黄鹂初滑,催卷幕、紫燕轻分。自温存。

漫调珠柱,更倚兰薰。思君。

绿窗细语,蛮笺心事,剪烛殷勤。

好梦才醒,又依灯影伴黄昏。

画乘鸾、丹青纨扇,裁连理、石竹罗裙。暗销人。

香闺岁月,几浥红纶。

形式: 词牌: 玉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