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其九)

逍遥临蓬池,言陟梁王台。

还顾望大河,洪波渺悠哉。

飞雪蔽中原,北风千里来。

驰驱名利途,无骏不驽骀。

精卫自微鸟,东海生尘埃。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鉴赏

此诗《杂兴(其九)》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描绘逍遥自在的场景与宏大的自然景观,以及对人生追求与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首句“逍遥临蓬池,言陟梁王台”,开篇即以“逍遥”二字点明诗人的心境,仿佛置身于自由自在的仙境之中,随后提到“蓬池”与“梁王台”,既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又暗含着历史的厚重感。诗人似乎在追寻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寄托。

“还顾望大河,洪波渺悠哉。”转而描写诗人回望大河,只见波涛汹涌,浩渺无边,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不定与广阔无垠。

“飞雪蔽中原,北风千里来。”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描述了冬日的景象,雪花覆盖了广袤的中原大地,北风呼啸而来,既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与严酷,也暗示了人生的艰难与挑战。

“驰驱名利途,无骏不驽骀。”这一句直指社会现实,表达了对追逐名利之人的讽刺与批判,指出在名利的道路上,无论是杰出的骏马还是平庸的驽骀,都在不断奔走,体现了对人性中贪婪与浮躁的深刻洞察。

“精卫自微鸟,东海生尘埃。”最后两句,诗人借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表达了对个人力量与命运抗争的思考。精卫虽小,却能不懈努力,试图改变大海的面貌,以此象征着即使面对看似不可逆转的命运,个体也能通过不懈奋斗,展现自己的价值与影响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然、人生与命运的独到见解,既有对美好境界的向往,也有对现实困境的反思,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杂兴(其十)

古今一旦暮,俯仰成兴衰。

不见桑榆云,千里相蔽亏。

黄金苦易尽,红颜安可为。

如何膏粱士,拂拭使人悲。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杂兴(其十一)

万事无不有,何言能自持。

巢由乖世度,高行众人疑。

俯仰在当路,得丧未可期。

汤火煎太和,倾侧使神危。

终身系罗网,失势还相欺。

念我平生欢,临觞命妖姬。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古诗后十九首(其一)

行行万里馀,依依梦故乡。

见君累长夜,携手立彷徨。

寤言心尚尔,忽在天一方。

越鸟东南飞,胡马鸣相望。

眄睐人自好,弃捐人自老。

徘徊亦何益,努力苦不早。

思君度餐饭,岁月漫浩浩。

慷慨即别离,故乡勿复道。

形式: 古风

古诗后十九首(其二)

摇摇车马客,依依燕赵女。

沾沾倚筝立,交交夹窗语。

盘盘高结出,飙飙巾带举。

浮云忽自归,荡子漫无所。

天寒锦衾薄,空床难独处。

形式: 古风 押[语]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