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鸡鸣夜过半,霜气入孤衾。
岁时将脱屣,邻家方捣砧。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夜寒冷的画面,诗人通过鸡鸣声感知夜已过半,而霜气渗透单薄的被褥,给人以彻骨的寒意。岁时(年节)的鞋子即将脱去,说明冬天已经来临。邻家的人们正在捣砧,也就是在准备过冬的衣物,这种场景增添了一份岁末的萧瑟感。
诗中通过对夜晚和寒冷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独处时的孤寂与对严冬的无奈。同时,邻家捣砧的声音也传递出一种社区生活的氛围,以及人们在严寒冬日里共同为过冬做准备的情景。
仇远作为宋末元初的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著称。此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功力,也反映出当时人们在严寒冬日里的生存状态。
不详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雪晴霜树胜春红,回首临平杳霭中。
正是诗人栖稳处,青山明月满归篷。
古今一理是纲常,范笔韩文妙发扬。
公卧首阳原不死,春风岁岁蕨薇香。
小楷青州三绝碑,复还范氏事尤奇。
不知百世闻风者,更有何人似伯夷。
淅淅秋风吹葛衣,新寒已到读书帏。
宦情客况俱牢落,不为鲈鱼也合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