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渡晚眺

魏王堤畔草如烟,有客伤时独扣舷。

妖气欲昏唐社稷,夕阳空照汉山川。

千重碧树笼春苑,万缕红霞衬碧天。

家寄杜陵归不得,一回回首一潸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在魏王堤边,草丛像烟雾般弥漫,有位客人独自敲打着船舷,感伤时事。
邪恶的势力似乎要侵蚀大唐的江山社稷,只有夕阳空空地照耀着汉朝的山河。
无数翠绿的树木环绕着春天的园林,万道红霞映衬着碧蓝的天空。
家在杜陵,却无法回去,每次回首都禁不住泪流满面。

注释

魏王堤:指古代魏国国王游赏的河堤,此处代指风景名胜之地。
草如烟:形容草长得茂盛,仿佛烟雾般弥漫。
客:此处指诗人自己或其他忧国忧民的士人。
扣舷:敲打船舷,常表示忧郁或感慨的心情。
妖气:比喻祸国殃民的势力。
社稷:国家的象征,这里指唐朝的江山。
夕阳空照:形象描绘日落时分的景色,也暗示国家衰败的景象。
春苑:春天的花园,象征美好的事物。
碧天:蔚蓝的天空。
杜陵:古地名,诗人的家乡。
一回回首一潸然:每次回头看看,就禁不住流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

"魏王堤畔草如烟,有客伤时独扣舷。" 这两句设定了诗歌的情境,魏王堤边的草丛如同轻烟缭绕,给人以淡远之感。而有一位旅途中的客人,在这寂静中不由得敲击着船舷,表达他心中的忧伤和孤独。

"妖气欲昏唐社稷,夕阳空照汉山川。" 这里“妖气”暗指当时的动荡与混乱,而“唐社稷”则是对国家安稳的期望。诗人通过夕阳照耀下的汉水山川,表达了对国运的担忧。

接下来的"千重碧树笼春苑,万缕红霞衬碧天。" 描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层叠的碧绿之树和无尽的红霞与蓝天交织,营造出一种生动而美好的意境。

最后两句 "家寄杜陵归不得,一回回首一潸然。" 则是诗人表达了对远方家园无法归去的哀愁,每当回想之时,不禁潸然泪下。这不仅是对亲情的渴望,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故土深厚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情怀。

收录诗词(374)

韦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 字:端己
  • 籍贯: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 生卒年:约836年- 约910年

相关古诗词

云散

云散天边落照和,关关春树鸟声多。

刘伶避世唯沈醉,宁戚伤时亦浩歌。

已恨岁华添皎镜,更悲人事逐颓波。

青云自有鹓鸿待,莫说他山好薜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天井关

太行山上云深处,谁向云中筑女墙。

短绠讵能垂玉甃,缭垣何用学金汤。

斸开岚翠为高垒,截断云霞作巨防。

守吏不教飞鸟过,赤眉何路到吾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尹喜宅

荒原秋殿柏萧萧,何代风烟占寂寥。

紫气已随仙仗去,白云空向帝乡消。

濛濛暮雨春鸡唱,漠漠寒芜雪兔跳。

欲问灵踪无处所,十洲空阔阆山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忆昔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华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