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里

旷士爱吾庐,游子悲故乡。

慷慨四方志,老衰但悲伤。

虚名自成误,失得略相当。

暮年还家乐,未觉道路长。

闾里喜我来,车马塞康庄。

争前借言色,草木亦晶光。

向来千人聚,一老独倘佯。

手开南阳阡,松柏郁苍苍。

永愿守一丘,脱身万里航。

平生功名念,倒海浣我肠。

款段引下泽,断弦更空觞。

尚恐北山南,有文移路傍。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隐士喜欢我的小屋,游子对故乡充满哀伤。
豪情壮志遍布四方,年老体衰只感悲伤。
虚名往往带来误导,失去与得到大致相当。
晚年回家心中欢喜,不觉得路途漫长。
乡亲们为我归来高兴,车马堵塞了宽敞的大道。
人们争相上前,言语神色充满喜悦,连草木也闪烁光芒。
往昔万人聚集的地方,如今只剩我独自漫步。
亲手打开南阳的小径,松柏苍翠繁茂。
永远渴望守着这片土地,远离万里航行的疲惫。
一生追求功名的心愿,如今只想洗涤我的心灵。
骑着瘦弱的马匹,举杯对空,弦断酒无痕。
仍担心北山南岭,会有文字记载我的行踪。

注释

旷士:隐士。
庐:小屋。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故乡:家乡。
慷慨:豪迈。
四方志:广泛的志向。
老衰:年老体衰。
悲伤:哀伤。
虚名:虚假的名声。
失得:失去与得到。
暮年:晚年。
家乐:回家的快乐。
闾里:乡邻。
康庄:宽敞的大道。
争前:争相上前。
言色:言语神色。
南阳:地名。
阡:小路。
松柏:常绿树。
郁苍苍:茂盛的样子。
一丘:一片土地。
万里航:长途航行。
功名念:功名之心。
倒海浣我肠:洗涤心灵。
款段:瘦弱的马。
下泽:低洼之地。
断弦:弦断的琴。
空觞:空酒杯。
北山南:北方和南方。
文移:文字记录。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还里》,表达了诗人归乡时的复杂情感。首句“旷士爱吾庐”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与外界的旷达之士形成对比;“游子悲故乡”则流露出游子离乡的哀愁。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感慨自己壮志未酬,年老体衰,虚名成为负担,而得失之间大致平衡。

诗人虽已暮年,却仍能感受到回家的喜悦,邻里们的欢迎使道路显得不再漫长。他感叹人群中的孤独,独自漫步在南阳阡陌,松柏的苍翠给他带来安慰。诗人决定坚守乡土,远离仕途的纷扰,希望能洗净一生的功名心。

最后,诗人骑着简陋的马匹,沿途欣赏风景,甚至担心会有文字记载他的行踪。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归乡的欢愉,又有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淡然,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收录诗词(750)

陈师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字:履常
  • 号:后山居士
  • 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
  • 生卒年:1053~1102

相关古诗词

陈留市隐者

陈留人物后,疑有隐屠耕。

斯人岂其徒,满腹一杯羹。

婷婷小家子,与翁同醉醒。

薄暮行且歌,问之讳姓名。

子岂达者与,槁竹聊一鸣。

老生何所因,稍稍声过情。

闭门十日雨,吟作饥鸢声。

诗书工发冢,刀籋得养生。

飞走不同穴,孔突不暇黔。

形式: 古风

和苏公洞庭春色

洞庭千木奴,寸丝不挂手。

来输步兵厨,酿作青田酒。

王家玉东西,未觉岁华走。

方从罗浮山,已作南阳寿。

还将瓮头春,慰子雪入牖。

我方缚禅律,一举烦屡嗅。

东坡酒中仙,醉墨粲星斗。

诗成以属我,千金须弊帚。

何曾樽俎间,著客面黧黝。

定须笑美人,蘸甲不濡口。

形式: 古风

和范教授同游桓山

送客寻山已自仙,行谈坐笑复忘年。

平郊走马斜阳里,破屋传杯积水边。

洗壁题名留岁月,登高著句记山川。

风流幕下诸公子,缩手吟边更觉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郑户部宝集丈室二首(其二)

贵有空王章,贫无置锥地。

冲风窗自语,涴壁虫成字。

向隅有知音,阖门接彊对。

只道庭前柏,西来本无意。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