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其二)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天空映入平静的湖面,没有一丝风,傍晚的船帆与大雁一同漂浮在空中。
楼上的旅人正值深秋之后,夕阳余晖洒在君山,充满生机。
向北望去,不禁感慨岁月匆匆,只能回首;往南漫游,姑且欣赏那火红的枫叶。
在翰林院欣赏的景色虽美,但创作的诗篇还需精雕细琢,抵达巴陵恐怕还未能完成。

注释

平湖:平静的湖面。
夕帆:傍晚的船帆。
杪秋:深秋末期。
君山:湖中的小山。
元气:生命力,这里指夕阳照耀下的活力。
回白首:回首往事,感叹时光流逝。
丹枫:红色的枫叶。
翰林:古代官署名,此处可能指诗人任职的地方。
物色:景色,风光。
分留:分取,欣赏。
未工:还未完成,指诗作还需润色。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登岳阳楼(其二)》。诗中描绘了登楼所见的宁静而壮丽的秋景。"天入平湖晴不风",湖面如镜,天空倒映其中,秋日晴空无风,景象宁静。"夕帆和雁正浮空",傍晚时分,归帆与大雁一同翱翔在空中,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楼头客子杪秋后",诗人自己站在楼头,时值深秋末期,感受到季节的转换。"日落君山元气中",夕阳西下,照耀在君山之上,显得自然气息浓厚。"北望可堪回白首",诗人遥望北方,感叹岁月匆匆,人生易老。"南游聊得看丹枫",转向南方,欣赏满山的红枫,聊以自慰。

最后两句"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留恋,遗憾的是,尽管景色优美,但诗人的创作灵感并未完全激发,言辞之间流露出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和执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岳阳楼的秋景,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对时光的感慨,展现了宋诗的意境之美。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登城楼

去年梦陈留,今年梦邓州。

几梦即了我,一笑城西楼。

新晴草木丽,落日淡欲收。

远川如动摇,景气明田畴。

百年几凭栏,亦有似我不。

城阴坐来失,白水光不流。

丈夫贵快意,少住宽千忧。

归嫌简斋陋,局促生白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登阁

今日天气佳,登临散腰脚。

南方宜草木,九月未黄落。

秋郊乃明丽,夕云更萧索。

远游吾未能,岁暮依楼阁。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登海山楼

万航如凫鹥,一水如虚空。

此地接元气,压以楼观雄。

我来自中州,登临眩冲融。

白波动南极,苍鬓承东风。

人间路浩浩,海上春濛濛。

远游为两眸,岂恤劳我躬。

仙人欲吾语,薄暮山葱珑。

海清无蜃气,彼固蓬莱宫。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谢主人

春禽劝我归,主人留我住。

一笑谢主人,我自归无处。

拟借溪边三亩春,结茅依树不依邻。

伐薪政可烦名士,分米何须待故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