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应曲(其十五)

秋雁。秋雁。飞过玉河南畔。天孙书问黄姑。

识得愁滋味无。无味。无味。拥髻灯前低睡。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至近代初期的诗人樊增祥所作的《转应曲》(其十五)中的片段。它以秋雁为引子,描绘了一幅寂寥的秋夜画面。"秋雁。秋雁。飞过玉河南畔",通过反复咏叹秋雁,表达了季节更替和离别之感。"天孙书问黄姑",这里的"天孙"和"黄姑"都是神话传说中的织女和牵牛星,诗人借此寓言表达人间夫妻或情侣间的相思之情。

"识得愁滋味无。无味。无味。"诗人借秋雁的视角,传达出一种深深的愁苦和无奈,这种愁绪仿佛无处不在,没有味道,却又沉重无比。最后两句"拥髻灯前低睡",则描绘了主人公在孤灯下,愁绪满怀,只能拥着发髻默默入睡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寂寞与哀伤的氛围。

总的来说,这首诗运用象征和比喻手法,通过对秋雁的描绘,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时期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愁苦,以及对美好情感的深深怀念。

收录诗词(722)

樊增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转应曲(其十六)

秋雨。秋雨。钗剔银缸无语。黄昏独掩虚帷。

月转西楼未归。归未。归未。门外猧儿惊吠。

形式:

转应曲(其十七)

今夕。今夕。记得仲秋十七。扇头有女乘鸾。

天上常仪镜圆。圆镜。圆镜。钗燕角巾厮并。

形式:

转应曲(其十八)

花下。花下。闲听红娘抛打。一秋逤逻慵弹。

百蝶罗衿佩兰。兰佩。兰佩。可似扇头香坠。

形式:

转应曲(其十九)

蛩语。蛩语。梧叶堕阶如雨。西风昨夜新寒。

不卷绯罗绣帘。帘绣。帘绣。珍重兰猗菊秀。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