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寺晚归

野鸟音喧豗,苍栾翠轇轕。

冷光雪色陵云端,乱流江势侵天末。

蒙衲老僧初睡美,倚榻陂龙暗摇尾。

竹庵虎子呼未回,石灶茶烟寒不起。

阿昕爱山定忘返,我已兴穷归路晚。

悲风鸣雁一声声,眸寒更觉江城远。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傍晚时分回返石鼓寺的情景。首句“野鸟音喧豗,苍栾翠轇轕”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一些喧哗声响的自然环境,野鸟的鸣叫与树木的摇曳交织在一起,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林图景。

“冷光雪色陵云端,乱流江势侵天末”两句,则通过对气候和地理环境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寒冷而又壮丽的自然景观。冷光与雪色的交融,营造了一种清冷而神秘的氛围,而“乱流江势侵天末”的江水,则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广阔。

诗人通过“蒙衲老僧初睡美,倚榻陂龙暗摇尾”这两句,描绘了一位老僧在傍晚时分悠然入睡的情景。这里的“蒙衲”指的是僧人的衣衫,而“倚榻陂龙暗摇尾”则是一种比喻,用来形容老僧安详的睡态,给人以一种超脱尘世、心境宁静的感觉。

接下来的“竹庵虎子呼未回,石灶茶烟寒不起”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山中生活的一种向往和期待。这里的“竹庵”是指竹林中的小屋,“虎子”可能是一种野生动物或是比喻,而“石灶茶烟寒不起”则表现了山中生活的简朴与宁静。

诗人通过“阿昕爱山定忘返,我已兴穷归路晚”表达了自己对山林的深深喜爱和不愿离开的情感。这里的“阿昕”是一种叹息语,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而“我已兴穷归路晚”则是诗人在傍晚时分不得不返回寺庙的无奈。

最后,“悲风鸣雁一声声,眸寒更觉江城远”两句,则通过对风声和雁叫的描写,增添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寂。诗人通过“眸寒更觉江城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江城在视野中越发遥远,这不仅是空间上的距离,也包含了心灵上的孤独与渺茫。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生活情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山林生活的热爱以及面对返回寺庙时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542)

李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龙水板桥院

送腊温浓万井同,筠舆犹走万山中。

曝成枯菜依檐白,染出春衣映壁红。

掩豆豚肩仍岁俭,传觞酿瓮几家空。

不知新岁招陶否,待向江干送五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龙兴客旅效子美寓居同谷七歌(其二)

隔窗冷吹啸疏篁,颓云逼月色无光。

南邻昨歌今日哭,诀别未永相思长。

我今与之正同调,无锥能直九回肠。

呜呼二歌兮歌再曲,唧唧悲音断还续。

形式: 古风

龙兴客旅效子美寓居同谷七歌(其四)

有弟有弟汴之阳,共失所怙心摧伤。

裁书黄耳送不到,道远未知存与亡。

岁云暮矣天苍苍,雁飞安得随汝行。

呜呼四歌兮歌愈急,漏天为我同时泣。

形式: 古风

龙兴客旅效子美寓居同谷七歌(其七)

富贵贫贱无巧拙,时来火光递生灭。

世路不容一井宽,哑哑跳蛙笑东鳖。

残杯冷炙勿复道,故交惟有西山雪。

呜呼七歌兮歌章毕,死血埋坟色应碧。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