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平津东阁在,别是竹林期。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门随深巷静,窗过远钟迟。
客舍苔生处,依依又赋诗。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的静谧景象和诗人独自徜徉时的心境。开篇“平津东阁在,别是竹林期”两句,通过对建筑物的描述,设置了一个特定的空间背景,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与场合的变化。
接着,“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色,秋风吹过树林发出沙沙声响,而夕阳西下,金色的光辉洒落在各家屋顶上。这两句不仅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透露出诗人对季节更迭和生命流逝的感慨。
“门随深巷静,窗过远钟迟”则转向内心世界的描绘。门随着幽深的小巷而变得静谧无声,窗外传来的是遥远的钟声,这种环境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
最后,“客舍苔生处,依依又赋诗”表达了诗人在这种环境中的情感反应。旅途中暂住之地,因长时间未被打扰而生出了苔藓,而诗人则因景致所感,再次提笔写下自己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建筑的精细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静谧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所激发出的艺术创作欲望。
不详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春城乞食还,高论此中闲。
僧腊阶前树,禅心江上山。
疏帘看雪卷,深户映花关。
晚送门人出,钟声杳霭间。
千峰对古寺,何异到西林。
幽罄蝉声下,闲窗竹翠阴。
诗人谢客兴,法侣远公心。
寂寂炉烟里,香花欲暮深。
披衣闻客至,关锁此时开。
鸣罄夕阳尽,捲帘秋色来。
名香连竹径,清梵出花台。
身在心无住,他方到几回。
端笏事龙楼,思闲辄告休。
新调赭白马,暂试黑貂裘。
珠履迎佳客,金钱与莫愁。
座中豪贵满,谁道不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