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郑用锡的《仿元人东阳十咏(其二)蠹简》以蠹简(泛指残破的书籍)为题,表达了对知识传承和道德坚守的思考。首句“管领长恩旧事虚”暗示了对历史文献的尊重和对往事的追忆,但又感叹其虚无飘渺。次句“此中何乐竟为鱼”借鱼儿比喻在知识海洋中的快乐,然而诗人并未沉溺其中,而是意识到追求功名利禄并非长久之计。
“杀青未遂终非计,贪墨无成笑久居”进一步强调了不满足于现状,认为只有通过正道努力,才能有所成就,讽刺了那些因贪腐而无所作为的人。“差喜汉家先按籍”暗指朝廷对文献的重视,希望书籍能得到妥善保存,不致遗失。“莫教鲁壁负遗书”则引用典故,警示人们不要让珍贵的文献像鲁国的壁藏书那样被忽视。
最后两句“蓬莱自有神仙骨,脉望能灵恐不如”以仙骨比喻高尚的品格,表达出诗人对拥有真正智慧和美德的向往,认为仅凭文献的保护是不够的,人的品性更为重要。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既有对历史的感慨,又有对现实的批判,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