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皎然上人

吴兴老释子,野雪盖精庐。

诗名徒自振,道心长晏如。

想兹栖禅夜,见月东峰初。

鸣钟惊岩壑,焚香满空虚。

叨慕端成旧,未识岂为疏。

愿以碧云思,方君怨别馀。

茂苑文华地,流水古僧居。

何当一游咏,倚阁吟踌躇。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翻译

吴兴有一位年老的僧人,他的居所被野雪覆盖,静谧而庄重。
诗名虽独自响亮,但他内心的道心始终平静如常。
想象他在禅修的夜晚,初升的月亮照在东峰之上。
敲响的钟声回荡在山谷间,焚香的香气弥漫在空旷之中。
我有幸仰慕他已久,虽然未曾谋面,但并不觉疏远。
愿将我的思绪如碧云般飘渺,如同你离别后的遗憾。
茂苑是文化繁华之地,古老的僧人居所伴着流水声。
何时能去游历吟咏,倚在阁楼上,徘徊犹豫,思绪万千。

注释

吴兴:古代地名,今浙江湖州。
释子:佛教用语,指出家的僧侣。
精庐:僧人的住所,修行的地方。
晏如:平静,安然的样子。
栖禅:坐禅,佛教修行方式。
岩壑:山崖和山谷,这里指自然环境。
端成旧:真诚而长久的敬仰之情。
茂苑:地名,古代苏州的别称,以文人墨客聚集著名。
文华地:文化繁荣的地方。
古僧居:古老的僧人住所。
游咏:游览并吟诗。
倚阁:依靠在楼阁上。
吟踌躇:吟诗时犹豫不决,形容深思熟虑的样子。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老僧在雪地中的宁静生活和深远的禅意。"吴兴老释子,野雪盖精庐"一句,以雪为背景,勾勒出这位老僧居住的环境,他的庐室被白雪覆盖,显得格外清净。接下来"诗名徒自振,道心长晏如"则透露出老僧对诗词的喜爱和他内心对于道法的深刻领悟。

"想兹栖禅夜,见月东峰初"表达了在安静的夜晚,老僧栖息于禅定的状态中,观赏到东方山峰上初升的明月。这不仅是对景物的描绘,更是内心世界的一种寄托。紧接着"鸣钟惊岩壑,焚香满空虚"则是在这个宁静的夜晚,钟声回荡于山谷之中,而老僧在这寂静中燃烧着香料,让烟气弥漫在空旷无边的空间内。

"叨慕端成旧,未识岂为疏"表现了老僧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淡然。他既不忘记那些美好的过去,也并不因为不知道未来而感到困惑或是疏忽。接着"愿以碧云思,方君怨别馀"则是老僧表达了希望用如碧云般纯净无染的心思去思念远方的友人,对于别离的情绪持有一种淡然和超脱。

最后两句"茂苑文华地,流水古僧居。何当一游咏,倚阁吟踌躇"描写了一片繁盛而又文化气息浓厚的土地,那里有清澈的溪流和古老的寺院。这也许是老僧对于某个地方的一种向往,他渴望有一天能亲自游历那里的风光,倚靠在阁楼上吟咏诗词,心中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不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老僧内心世界的展现,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禅意。

收录诗词(568)

韦应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汉族。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籍贯:长安(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737~792

相关古诗词

授衣还田里

公门悬甲令,浣濯遂其私。

晨起怀怆恨,野田寒露时。

气收天地广,风凄草木衰。

山明始重叠,川浅更逶迤。

烟火生闾里,禾黍积东菑。

终然可乐业,时节一来斯。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九日沣上作寄崔主簿倬二李端系

凄凄感时节,望望临沣涘。

翠岭明华秋,高天澄遥滓。

川寒流愈迅,霜交物初委。

林叶索已空,晨禽迎飙起。

时菊乃盈泛,浊醪自为美。

良游虽可娱,殷念在之子。

人生不自省,营欲无终已。

孰能同一酌,陶然冥斯理。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三月三日寄诸弟兼怀崔都水

暮节看已谢,兹晨愈可惜。

风澹意伤春,池寒花敛夕。

对酒始依依,怀人还的的。

谁当曲水行,相思寻旧迹。

形式: 古风

上方僧

见月出东山,上方高处禅。

空林无宿火,独夜汲寒泉。

不下蓝溪寺,今年三十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