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喜哀叹五首(其三)

昔往学道时,登岳历高冈。

动见百丈谷,赫赤道里长。

有无极神气,何以到西方。

元以度赤谷,垂泪数千行。

自念宿罪重,五内心摧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古代修行者在学习道术之时,登临高山,穿越深谷的经历。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修行者内心的深刻反思与情感波动。

首句“昔往学道时,登岳历高冈”,开篇即点明了故事背景,叙述了主人公在往昔为了追求道术,不畏艰难险阻,勇攀高山的情景。这不仅展现了修行者的决心和毅力,也暗示了修行之路的艰辛与挑战。

接着,“动见百丈谷,赫赤道里长”一句,通过生动的视觉描写,展现了山谷的壮丽景色。百丈深谷,色彩斑斓,仿佛是大自然的杰作,激发了读者对壮美山河的想象。同时,这也象征着修行者在面对自然界的浩瀚与壮丽时,内心所感受到的震撼与敬畏。

“有无极神气,何以到西方”这一句,表达了修行者对于自身精神力量的思考,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他询问自己如何能够达到精神的极致,如何能够超越自我,到达心灵的彼岸——西方,这既是对个人修行境界的追求,也是对更高层次精神追求的向往。

“元以度赤谷,垂泪数千行”则揭示了修行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穿越赤谷,不仅是一次身体上的考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垂泪数千行,既是对过往苦难的回忆,也是对当下挑战的感慨。这一细节描绘了修行者在面对逆境时的坚韧与悲壮,展现了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最后,“自念宿罪重,五内心摧伤”一句,表达了修行者对自己过去罪孽的反省与内疚,以及在修行过程中对内心深处情感的深刻触动。这句话不仅反映了佛教中关于因果报应的思想,也体现了修行者在追求精神升华的过程中,对自我认知与情感净化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深度挖掘,展现了修行者在追求道术过程中所经历的自然景观的壮美、内心的挣扎与反思、以及对更高精神境界的不懈追求。它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对人性、自我超越与精神追求的深刻探讨。

收录诗词(706)

无名氏(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尹喜哀叹五首(其四)

我昔求道时,径历数千崖。

浮游八荒外,徒跣身无衣。

东过日出界,西寻清山累。

足底重躎生,手中抱少微。

道见西王母,问我子何归。

耻身不学道,意欲觅仙师。

感我精诚至,乞我鞋以衣。

尔乃得学道,仙气渐微微。

父母怪我晚,昼夜悲嗥啼。

大道与俗返,一往不复归。

高志日日远,不觉心肝摧。

虽得不死道,日月垂微微。

心精不退转,今作天人师。

形式: 古风

尹喜哀叹五首(其五)

昔往学道时,踪迹亦难寻。

东到日出界,树木郁郁深。

南到阎浮提,大火烧我身。西到俱地?,但见金城门。

青龙绕城腹,白虎守城前。

冲天金楼殿,太上居湛然。

光影耀虚空,仙人绝端严。

齐执黄卷书,口诵长生文。

北向入玄冥,大水湛湛深。

绕天数百迎,足底重躎生。

尔乃得仙道,把揽天地神。

子能述吾道,白日得升天。

形式: 古风

太上皇老君哀歌七首(其一)

三十六宫主。太上皇老君。哀悯下世士。

垂神教世贤。子欲修冥福。先当体窈冥。

生时得尊贵。不如过去荣。仙驾龙车。迎子游清天。

上登金楼殿。坐卧虚空间。行则飞仙从。

威仪上柱天。朝登天东头。暮到于天西。

戏乐九天外。纵意极周旋。驱使役百鬼。

总统于万金。

形式: 古风

太上皇老君哀歌七首(其二)

吾哀世愚民,不信冥中神。

恃力害良善,不避贤行人。

驰马骋东西,自谓常无前。

善恶毕有报,业缘须臾间。

神明在上见,遣使直往牵。

从上头底收,系著天牢门。

五毒更㸦加,恶神来克侵。

口吟不能言,妻子呼仓天。

莫怨神不佑,由子行不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