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邹元标所作的《安节吴公之还朝也情不能已再为诗十章》中的第八章。邹元标以深邃的哲思和真挚的情感,探讨了生命、人性与宇宙真理之间的关系。
“百年瞬息耳”,开篇即以“百年”与“瞬息”形成强烈对比,强调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提醒人们要珍惜时光,把握当下。“至难得者人”,进一步指出在世间万物中,人是最为珍贵的存在,突显了人性的独特价值。
“我心非一掬,我性岂识神。”诗人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了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他指出,人的内心世界并非单一,而是复杂多维的;人性的本质并非神灵所能完全理解或界定,暗示了人性的丰富性和神秘性。
“二曜昭昭在,各各自天真。”最后两句,诗人将目光投向宇宙,以“二曜”(日月)象征自然界的规律与秩序,强调了个体的独立性和内在的真我。这里的“昭昭”意味着光明与清晰,而“各自天真”则表达了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本质和价值,无需外力强加,只需内在的觉醒与发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命、人性与宇宙真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独到见解,以及对个体价值的尊重与赞美。它不仅富有哲理,也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性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