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

天极周环百二都,六王钟鐻接刘苏。

金椎漫筑甘泉道,匕首还随督亢图。

已觉副车惊博浪,更携连弩望蓬壶。

不将寸土封诸子,刘项由来是匹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天空围绕着众多都城,六国的钟声相连,如同刘汉与苏氏的交替。
黄金锤随意敲击着通往甘泉宫的道路,暗藏匕首的图谋紧随督亢地图而来。
已经感受到副车被博浪沙的刺客惊扰,又带着连弩遥望蓬莱仙岛。
他不会将任何土地分给子孙,刘邦项羽原本就是平民出身。

注释

天极:天空中心,古代天文概念,象征皇权。
周环:环绕。
百二都:形容众多重要城市。
六王:指秦朝灭亡后的六国。
钟鐻:古代乐器,象征权力。
刘苏:刘汉和苏氏,指汉朝和后续的王朝。
金椎:黄金制成的锤子,可能暗指阴谋策划。
甘泉道:通往甘泉宫的道路,代指皇家路线。
匕首:短剑,常用于刺客行动。
督亢图:古代地图,此处可能指代军事或政治图谋。
副车:古代帝王出行时的随行车辆。
博浪:地名,历史上有博浪沙刺杀秦始皇的故事。
连弩:一种多箭齐发的强弓。
蓬壶: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理想或隐居之地。
寸土:比喻土地。
封诸子:分封土地给子孙。
刘项:刘邦和项羽,秦末起义领袖。
匹夫:平民百姓,此处指刘邦和项羽起自草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钱惟演所作的《始皇》,通过对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壮丽景象和其防范措施的描绘,展现了这位帝王的雄心与权谋。首句“天极周环百二都”描绘了秦朝疆域广大,首都咸阳周围有众多要塞,显示出秦始皇对政权稳固的重视。次句“六王钟鐻接刘苏”暗指秦灭六国,将天下诸侯的声音一统于钟声之中。

“金椎漫筑甘泉道”指的是秦始皇修筑驰道,如金椎般坚固,连接各地,以方便调动军队。“匕首还随督亢图”则借督亢之图,暗示秦始皇对潜在威胁的警惕,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的刺杀。

“已觉副车惊博浪,更携连弩望蓬壶”描述了秦始皇对于陈胜吴广起义(博浪沙事件)的反应,以及他使用连弩加强防御,防范刺客。“蓬壶”象征着神仙居所,这里暗指秦始皇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最后两句“不将寸土封诸子,刘项由来是匹夫”表达了秦始皇不打算像古代君主那样分封子弟为诸侯,以防后世纷争,认为刘邦和项羽这样的平民百姓一旦崛起,也能挑战他的江山,体现了他对权力的高度掌控意识。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赞扬了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同时也揭示了他的防范之心,展现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

收录诗词(106)

钱惟演(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西昆体骨干诗人。吴越忠懿王钱俶第十四子。从俶归宋,历右神武将军、太仆少卿、命直秘阁,预修《册府元龟》,累迁工部尚书,拜枢密使,官终崇信军节度使,博学能文,所著今存《家王故事》、《金坡遗事》

  • 字:希圣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977—1034

相关古诗词

明皇

山上汤泉架玉梁,云中复道拂瑶光。

丝囊暗结三危露,翠幰时遗百和香。

枉是金鸡亲便坐,更抛珠被掩方床。

匆匆一曲凉州罢,万里桥边见夕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泪二首(其二)

家在河阳路入秦,楼头相望祇酸辛。

江南满目新亭宴,旗鼓伤心故国春。

仙掌倚天频滴露,方诸待月自涵津。

荆王未辨连城价,肠断南州抱璧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泪二首(其一)

鲛盘千点怨吞声,蜡炬风高翠箔轻。

夜半商陵闻别鹤,酒阑安石对哀筝。

银屏欲去连珠迸,金屋初来玉箸横。

马上悲歌寄黄鹄,紫台回首暮云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直夜

千庐徼道发传呼,帝宇沉沉璧月孤。

重橑祇闻喧斗鼠,危枝谁见绕惊乌。

石螭霜重连钩盾,玉虎冰消下辘轳。

素发自怜同骑省,一竿何日钓秋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